郑州四名女大学生,一时兴起夜骑开封,竟引得当地 20 万年轻人群起效仿。
其他一些省会城市的大学生也掀起夜骑潮。原本的即兴之举,成了一场集体行为艺术。
最初开封和郑州文旅部门与骑行学生积极互动,当地交警也积极予以保障。随后不久,事情发生微妙变化。
郑州、太原、西安等地院校陆续发文禁止跨地骑行;三大单车平台采取相应限制用车措施;河南媒体连续发布多条评论文章给 " 夜骑 " 热降温。
" 夜骑开封被按下暂停键 " 等相关话题,登上社交平台热搜榜首位,引发网民热议。
这些年轻人怎么了?该如何看待扎堆骑行现象?
这场青年集体行为艺术,表现为一种自发性、不稳定性、无组织性。
法国社会学家埃米尔 · 涂尔干指出,集体心态并不是个人心态的简单集合,而是由集体成员所共享的观念、意向和知识所构成。
这种集体心态源自体验,发于经验,经由互动,也通过信息的交互而嬗变流转。
这一代大学生面对的,是就业率跌至谷底,考研考公竞争激烈,对未来不确定性程度空前增加。
想卷卷不动、想躺躺不平。吃过了时代红利的过来人,却以 " 何不食肉糜 " 的姿态,轻易给他们贴上 " 不思进取 " 的标签。
常态世界的简单化和单一化,掩盖了社会样貌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常态世界建构和定义的背后,充斥着隐秘的行为规训。
在这种特定的环境里,一旦有某种形式的时机出现,就能造成群体性情绪的释放。
他们以夜骑这种青春的、富有个性的、无羁绊的方式,为群体性的无意识压抑,提供了一种宣泄渠道。
自由舒展是人的本能需求。从总体性的遮蔽和观念性的贬抑中挣脱出来,让自己获得别样的心理濡养,至少能体味到 " 我能换个活法 " 的感受。
我不赞同一些人所谓的 " 乌合之众说 "、" 整齐划一审美说 "。它隐喻的现实背景,恰恰是社会结构缺乏弹性、过于刚性。
正因为如此,骑行迎合了无数年轻人内在的渴求:在压力爆棚的困苦、焦虑中,需要有一种轻松的方式进行纾解。
几乎所有的集体行动,都会被从政治的角度加以审视、分析和处置。
这种 " 不稳定幻像 ",是导致社会稳定问题泛化的一个重要因素。
而集体骑行,说到底不过以一种 " 有限的叛逆 ",进行一场生活意义和价值的张扬,是长时间积淀形成的紧绷心理的短暂自我调节。
一禁了之很容易。怎样建设一种弹性社会,让处在系统性困境之下的社会成员得到宣泄?
这才是面对扎堆骑行现象,我们应当深入思考的命题。
行文至此,想起上世纪八十年代一首很有名的诗,题目好像是《妈妈,你就让我跳吧》,这个年轻人要摆脱束缚,想 " 跳一曲优美的华尔兹 "。
如今面对这些夜骑大学生,在安全和秩序的前提下,不妨就让他们骑吧,我们作为旁观者应当脱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