距离春节一月有余,人们对瑞雪兆丰年的期待已经拉满,在广东,各地 " 海上粮仓 " 喜迎丰收,现代化海洋牧场建设也不断刷新 " 含新量 ",一幅欣欣向荣的海上画卷与新年氛围相得益彰。海洋牧场成了广东各大展会、论坛的 " 必备话题 " ——不管是海洋牧场的 " 硬核 " 装备,还是现代化海洋牧场孕育出的 " 蓝色 " 希望,耕海牧渔 " 粤 " 向 " 深蓝 " 的故事在南粤大地时时上演。
春节渐近,岭南大地洋溢着迎新氛围,广东沿海一带 " 瑞雪兆丰年 " 的期待,化作对海洋牧场丰收的满心热望。在这片广袤的南海之滨,耕海牧渔不再是古老的营生手段,而是正书写着迈向深蓝的传奇,开启现代化海洋经济的崭新篇章。不久前,一年一度的 2024 年粤港澳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广州南沙举行,各界大咖围坐碰头,聊的就是如何培育好 " 蓝色动能 "。
海洋牧场,如今已然成了广东各大展会论坛的 " 流量密码 ",热度居高不下。这背后是广东向海图强的宏大志向落地生根。广东海岸线漫长,海域辽阔,过去渔业多是小舢板、粗放网捕的零散模式,产量与效益受限,还对海洋生态产生一定压力。时移势易,现代化海洋牧场的崛起改写了游戏规则,它是技术、资本与生态智慧融合的结晶。
科技赋能,科技因子含量满满。看那海上粮仓的丰收盛景,科技赋能是关键 " 底气 "。近 5 年来,广东在新型波浪能与海洋渔业结合的养殖技术与装备方面有了快速发展,在 " 澎湖号 " 取得成功后,广州能源所在全国六省进行推广,目前已有 26 台现代化海洋牧场设备订单,其中 13 台已下水运行,到 2025 年 26 台设备将全部交付,届时,包括广西、海南、福建、浙江、江苏等省份都会有来自广东开发的平台。从智能网箱精准投喂,依据鱼群生长周期、数量、习性,把饲料输送分毫不差,到水下监测系统实时反馈水质、水温、含氧量,让海洋环境的风吹草动尽在掌握。无人机巡航渔场,快速排查异常,过去凭经验、碰运气的养殖捕捞,转型成了数字化、可控性强的智慧产业。养殖户坐在中控室,轻点屏幕,就能运筹帷幄,收获时节,一仓仓肥美的海鱼被捕捞上岸,直供市场,满足食客味蕾,也鼓起渔民腰包。
科技创新产生叠加效应。在建设进程里,不断刷新的 " 含金量 ",还体现在产业链延伸上。以往渔业单纯卖原料鱼,附加值低。如今,海洋牧场催生加工、冷链、物流、文旅全链条发展。鲜活海产品迅速锁鲜,加工成预制菜,摆上千里之外超市货架;冷链物流专列、货轮打通海陆通道;海洋牧场观光、海钓体验吸引游客纷至沓来,渔村变身度假胜地,渔家民宿、海鲜排档热闹非凡,让周边群众在家门口吃上 " 旅游饭 "。
粤港澳融合发展,打造海洋新优势。从 2024 年粤港澳海洋合作发展论坛在广州南沙的热议,不难洞察蓝色动能培育的紧迫感与使命感。各界大咖齐聚,脑力激荡,为的是打破行政壁垒、技术梗阻,整合大湾区海洋资源。港澳的资金、科研、贸易优势,与广东本土的场地、人力、产业基础强强联合。港澳高校前沿海洋科研成果,能在广东找到转化 " 试验田 ";广东的海洋牧场产品,借港澳贸易窗口畅销海外,形成内外循环、协同共进的格局。
不过,迈向深蓝并非坦途。海洋生态保护是悬在头顶的达摩克利斯之剑,牧场建设稍有不慎就会破坏珊瑚礁、污染海水,所以绿色发展理念必须贯穿始终。从种苗培育选种,挑选环境适应性强、繁殖快的本土优质种苗,减少外来物种入侵风险,到尾水净化处理,不让养殖废水直排入海,守护海洋生物多样性,都是必做的功课。
同时,人才短板也亟待补齐。现代化牧场呼唤既懂水产养殖,又精通智能设备、大数据分析的复合型人才,高校专业设置、职业技能培训得跟上产业步伐,让年轻人投身蓝色事业有路径、有盼头。
耕海牧渔,书写 " 粤 " 向 " 深蓝 " 的岭南 " 传奇故事 "。广东的海洋牧场,正编织着岭南大地新的传奇叙事。它把传统渔业的韧性,和现代科技的爆发力融合,在碧波之上绘就希望版图,假以时日,随着持续深耕、创新优化,深蓝水域将不断翻涌起高质量发展的澎湃浪潮,为广东乃至全国海洋经济呈上更耀眼的答卷,让耕海牧渔的故事代代相传、熠熠生辉。(金羊网 文 / 李红军)
编辑:聂粤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