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修订本)》(全七册)
裘锡圭 主编,湖南博物院、复旦大学出土文献与古文字研究中心 编纂,中华书局
马王堆汉墓所出有字简帛文献总计达五十余种,内容涉及战国至西汉初期政治、经济、哲学、历史、天文、地理、医学、艺术等众多领域,具有巨大的学术研究价值。《长沙马王堆汉墓简帛集成》就是对这批资料所作的整理与注释。《集成》于2014年首次推出,2024年推出修订本。修订本延续了2014年版的结构和分册。第一、二册为整理图版,第三至六册为释文注释,第七册为原始图版。全部图版均为四色彩印,用纸考究,图版精美,文字清楚,非常方便研究使用。修订成果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根据新的图版拼合方案或研究成果重写释文和注释,如《丧服图》《老子甲本》《阴阳五行甲篇》《去谷食气》《养生方》《太一将行图》《遣册签牌》;二是整理图版部分调整图版六十余处,新缀残片二百余片,原始图版部分补充新发现的残片二百余片;三是除去重写篇目外,对近千处释文注释做了修改;四是对全部图版重新调色,更加突出了文字和图像。
《稀见说唱文献丛刊》(全一百四十册)
山东大学图书馆 编,国家图书馆出版社
本书是将山东大学图书馆所藏说唱文献加以整理筛选影印而成的一部大型丛书。所收文献涉广东、湖南、江苏、福建、河南、北京、山东等地区,包括讲唱类、民歌类、戏剧类、新曲艺类、其他类五大类,共计746种说唱文献。版本包括清代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的刻本、稿本、钞本、石印本、铅印本、油印本等,同一唱本若版本不同,亦酌予收录。这批文献种类丰富,之前从未整理出版过,此次经系统整理出版,使这批珍贵文献化身千百,也为俗文学研究提供新材料。
《侯方域集》(全二册)
杜桂萍 主编,王树林 辑校,人民文学出版社
侯方域是明、清之际的著名文人,明末四公子之一。《侯方域集》以乾隆二十五年(一七六〇)侯朝宗玄孙侯必昌父子辑刊《壮悔堂文集》、《四忆堂诗集》之力轩藏版本为底本,该本序、传、年谱、诗文及遗稿收录完备,校勘、刻工具精,较之他本更为良善。作者遵循底本不可轻改、能不改尽量不改的原则,对侯方域诗文做了重新整理,并参多本校异,就白文校勘质量来说有了新的提高。作者对侯方域散文、诗歌作品(包括遗稿)作全面的搜集与校勘,又辑底本外诸序跋题记、侯方域传志、轶事等,及新编《侯方域年谱》、其父侯恂《南园诗文集》、其叔父侯恪《遂园诗集》作为附录,便于学界深入研究。该书是作者二十多年来潜心研究侯方域的精品力作。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第二十卷)》
郝春文 策划 主编,郝春文 游自勇 王义康 么振华 武绍卫 宋雪春 编著,聂志军 刘夏欣 李博 寇博辰 助编,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英藏敦煌社会历史文献释录》共三十卷,本书是第二十卷。此套书以英国国家图书馆收藏的全部汉文非佛教文献为资料来源,将这些数百年前或一千多年前的古代写本,全部按号释录成通行的繁体字,并对原件的错误加以校理,尽可能地解決所涉及文书的定性、定名、定年等问题。每件文书释文后附有校记和一百年来学术界有关该文书的研究文献索引。本书收录的文献对于研究我国古代的政治、经济、军事、宗教、民族、历史、艺术、语言、文学、音乐、舞蹈、社会、建筑、科技及中西交通等都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蒙藏古版画集成》(全五十册)
乌日切夫 翁连溪 主编,中国书店出版社
《蒙藏古版画集成》(全五十册)由乌日切夫、翁连溪两位版画研究专家领衔主编,首次系统地阐述了蒙藏古版画形成与发展的历史。《集成》收录资料上起于元代,下至清末。图像资源涉及我国北京、内蒙古、辽宁、西藏、青海、甘肃、四川等省、市、自治区刊印的蒙藏古版画,国外有蒙古国、俄罗斯、韩国等国家的刊印和收藏品资料。共收录独幅版画1100余幅,雕版资料400余块,版印佛像集与书籍插图版画12000余幅。本书充分显示了蒙藏古代绘画、雕版、印刷、装潢等传统和技艺,并系统展示出蒙藏古版画特殊的艺术风格和特点。本书是目前对蒙藏古版画最为全面系统地汇总和研究的文献资料,完善了整个中国古代版画史,具有里程碑意义。
《和刻汉籍善本考录》(全二册)
李小龙 著,天津古籍出版社
日本对汉文化的接受已有一千七百多年的历史,也素来重视汉文典籍的收集和整理。“仅存于今者,亦几近万。”这些流传海外的汉文典籍不仅影响了诸多日本著名学者,更为中华文化在世界的传播和研究做出了很大贡献。对海外存藏古籍进行系统性整理,不仅对于深入开展汉籍海外传播的研究有很大帮助,也能够借助它们,补全本土文献的缺失内容。《和刻汉籍善本考录》一书,是在明确“和刻”概念(出版于日本,且内容是翻刻/印/录中国旧有典籍)的基础上,对大量和刻汉籍善本信息的收录整理,以便读者有的放矢地查阅自己所需的资料,比对信息。本书为社科基金后期资助项目(17FZW004)研究成果。作者自2012年至日本访学至今,收录日本各大图书馆相关汉籍信息,加以自己收藏的和本汉籍资料,爬罗剔抉,遂得此书,其文献学方面的价值可见一斑。全书共收录和刻汉籍善本资料五百余种,是作者十余年心血的结晶。
《郑玄全集》(全四册)
吴庆峰 王其和 辑校,齐鲁书社
郑玄是集今古文经之大成的经学家、文献学家、教育家和语言学家。他遍注群经,统一经学,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做出了重大贡献。《郑玄全集》收录了郑玄的四部传世著作(《毛诗笺》《周礼注》《仪礼注》《礼记注》)和全部辑佚著作(包括十三经、论文、纬书等)。传世著作以武英殿《十三经注疏》本为底本;辑佚著作以袁钧《郑氏佚书》为主,参以黄奭《汉学堂丛书》、马国翰《玉函山房辑佚书》等,并广泛吸收新的研究成果;纬书据《古微书》等辑补。另附录《郑康成年谱》《郑玄别传》等传记资料。
《〈佩文斋书画谱〉校注》(全五册)
(清)孙岳颁 宋骏业 王原祁等 纂辑,杨恩成 张学忠 魏耕原 校注,三秦出版社
《佩文斋书画谱》是我国唯一一部书画学的专题类书巨著,被称为自有书画谱以来最完善完备之作、历代书画艺术典籍的总汇。全书一百卷,于康熙四十七年(1708)编成。该书集一代之方家,将我国从先秦到明代之书法、绘画方面有关文献收罗殆尽,历代书论画论、帝王书画、书画家传、名人书跋画跋、书画辨证鉴藏等方面内容尽纳其中,而且分类合理,校勘审慎,出处明确,特别便于查找引证。全书所征引的经史子集等各类古籍多达1844种,其中很多古籍的鳞爪史料全赖本书得以保存。因此,《佩文斋书画谱》的价值毋庸置疑,对今天的书画研究者有重要参考价值。此书聘请了陕西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杨恩成、张学忠、魏耕原老师,以《四库全书》文渊阁本的《佩文斋书画谱》为底本,对之做了全面的标点、校勘和简注,并进行了分类和配图,为广大读者扫除了阅读障碍,对提升广大年轻一代书画爱好者的传统书画理论和书画技巧修养有积极的促进作用。《〈佩文斋书画谱〉校注》是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资助项目,是首次校注整理出版。
《〈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点校》(全五册)
(宋)杨仲良 撰,丁建军 点校,中州古籍出版社
《续资治通鉴长编纪事本末》是宋人杨仲良依据李焘的编年体史学巨著《续资治通鉴长编》编纂的一部关于北宋历史的纪事本末体史书。该书以北宋政治事件为主线,将北宋主要政治事件和主要制度变革基本囊括,且各个事件叙事相对完整。该书共一百五十卷,本次出版采用繁体字横排、页下注的形式。点校采用的底本为广雅书局本,以“宛委别藏丛书”本为对校本,并参考《续资治通鉴长编》四库底本、《长编》点校本、《宋会要辑稿》、《太平治迹统类》、《九朝编年备要》等宋代古籍做了大量的他校。
《退想斋日记》(全二十八册)
刘大鹏 著,三晋出版社
《退想斋日记》共28册,收录了中国近代地方史学者、山西太原县乡贤刘大鹏从1891年至1942年,长达52年的日记。日记以独具个性化的文人视野,记录了晚清到民国动荡大时代下,中国北方的社会历史变迁,是非常难得的以日记形式对一个地域做连续而真实记录的社会史料。刘大鹏对下层社会生活有较多接触,深谙民间疾苦,当过私塾先生、县立小学校长、县议会长,管过小煤窑,还督率子女参加田间劳动及经营,主持修葺过晋祠及附近道路,所以日记呈现了基层乡村社会应对重大历史事件的很多丰富细节,弥足珍贵。本套图书以山西省图书馆馆藏《退想斋日记》孤本为底本做了全本影印出版,不仅为今人理解历史提供了真实而宝贵的资料,亦为中国社会史研究方法的转型提供了新的起点,更为后续各种研究方法的创新提供了无限可能。
《明太祖集全编》(全三册)
(明)朱元璋 撰,诸伟奇 孟凡胜 周挺启 校点,黄山书社
《明太祖集全编》广泛收集明太祖朱元璋撰写、发布的公函、诗文、碑记、信札、学术著作等文类,分为正编、补编、外编三部分,共3册、49卷,约90万字,是目前最为精善完备的明太祖诗文合集。该书力求全面反映明太祖传世诗文的面貌,呈现其在公私领域中的多文类撰述成就,生动还原明太祖的历史风貌,展现元明之际的时代风云,反映中国在特定历史时期的国际地位和影响。
《王闿运全集》(全三十八册)
(清)王闿运 著,朱汉民 主编,岳麓书社
《王闿运全集》全面收录王氏现存著述,先后列入2011—2020年国家古籍整理出版规划项目、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国家出版基金项目,由湖南大学岳麓书院朱汉民教授担纲,带领专家团队,历时八年,点校整理,成书38册,1240万字。《王闿运全集》是岳麓书社继曾国藩、左宗棠、王夫之、魏源四大全集之后,又一湖湘名人的鸿篇巨制,其文献价值重大,极具文化传承意义。
“晚清珍稀稿本日记”(2024年新出3种)
马忠文 徐雁平 主编,凤凰出版社
晚清作为连接古代中国与现代中国的桥梁,其过渡的意义已被世人所熟知。私人日记作为这一过渡时代个人生活的连续记录,有效补充了被正史遮蔽的诸多历史情境。《秦绶章日记》(苏扬剑整理)始于光绪五年,终于宣统三年,涉及科举考试、作者宦游期间的风土民情等。《萧穆日记》(蒋明恩、黄晨晨整理)起自咸丰十年,止于光绪三十年,记载了太平天国战争、清廷操办洋务活动的细节和江南社会的实态,展示了桐城派发育成长的文化环境等。《柳兆薰日记》(李红英整理)忠实记录了咸丰至光绪年间的重大历史事件与作者日常生活琐事,是晚清江南乡居生活的日常缩影。这三种稿本日记对于研究晚清时期的政治经济、社会生活以及文人文化等方面都具有不可估量的价值。
《唐宋诸贤绝妙词选 绝妙好词》
(南宋)黄昇 周密 编,浙江古籍出版社
本书是“汲古阁钞本丛刊”之一,收入南宋黄昇编《唐宋诸贤绝妙词选》和南宋周密编《绝妙好词》。两书是词学研究的重要参考资料,此次合刊,均据国家图书馆藏汲古阁抄本全彩影印,版本价值高。
《常州文编》(全二册)
朱隽 童心 编纂,广陵书社
本书收录自唐代至民国与常州相关的文章,主要来源是历代方志、别集、族谱等各类文献。全书按文体分类编排,分为赋、疏、说、议、论、辩、书、碑记、序跋九个类别,其中碑记和序跋所占数量最多,充分反映古代常州文化名人在哲学、史学、文学诸领域之成就。全书施加新式标点,注明文献出处,末附引用书目及版本。本书整理体例完备,史料文献价值较高,对传承与保护常州文化事业及历史文化研究有一定的推动作用。
《蜀道方志集成·金牛道卷》(全一百一十九册)
李勇先 陈洪 主编,巴蜀书社
金牛道又称石牛道、南栈,因秦王伐蜀、石牛粪金、五丁开道的故事得名,自古为中原通往西南的孔道。它是故道和褒斜道向南的延续路段,由汉中西行过褒水,经勉县入山,经古金牛县(今宁强县大安镇),过五丁关、七盘关,历广元而趋剑门关,最终到达成都(各时代具体路线不同)。金牛道不仅为秦蜀之间的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也有力推动了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形成。《蜀道方志集成·金牛道上卷》对金牛道传统线路中经昭化、剑门关、德阳、成都一线沿线的府州县方志进行系统整理,计59册,收录38种方志文献,如《(天启)新修成都府志》(明天启元年刻本)、《(万历)重修宁羌州志》(万历二十五年刻本)、《(嘉靖)汉中府志》(明嘉靖二十三年刻本)、《(康熙)沔县志》(清钞本)、《(雍正)剑州志》(清雍正五年刻本)等。《蜀道方志集成·金牛道下卷》对金牛道传统线路中改道经苍溪、阆中、三台至成都一线沿线的府州县方志进行系统整理,计60册,收录36种方志文献,如《(嘉靖)保宁府志》(明嘉靖二十二年刻本)、《(乾隆)四川保宁府广元县志》(清乾隆二十二年刻本)、《(乾隆)苍溪县志》(清乾隆四十八年刻本)、《(咸丰)阆中县志》(清咸丰元年刻本)等。
《章学诚选集》
(清)章学诚 撰,赵梅春 点校,崇文书局
章学诚为清代重要史学家、思想家,一生勤于著述,在史学理论、目录学和方志编撰等方面取得了丰硕成果。其代表作为《文史通义》,倡六经皆史,力主史意,将中国古代史学理论研究推向高峰。本书为章学诚著述选编,收录其经典作品《文史通义》《校雠通义》《方志略例》,附录章氏有关方志修撰的文章。全书以《章学诚遗书》为底本,以大梁本、粤雅堂丛书本及贵阳本为校本,由兰州大学史学理论及史学史研究所赵梅春教授点校整理。
《海上丝绸之路文献集成》(科技与文化编、民间谱牒编)(各一百册)
陈支平 陈春声 总主编,王扬宗 叶农 林枫 主编,福建人民出版社
《海上丝绸之路文献集成》是“十三五”国家重点图书出版规划重大出版工程规划项目、国家新闻出版改革发展项目库入库项目、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包含8个分编,组成全面展示海上丝绸之路历史文化的立体构架。其中,“历代史籍编”140册已于2023年8月出版。此次出版的“科技与文化编”100册,主要收录明清时期中西文化交流中出现的科学技术、思想、语言类文献共144种;“民间谱牒编”100册,主要收录记载各地华人华侨沿海上丝绸之路迁徙的族谱54种。所收各种文献经过严格筛选,颇具史料价值,且均有简明解题,考述其作者、内容、价值等。
《艺文北京丛书》(全四册)
安平秋 主编,文津出版社
“艺文北京丛书”包含四个子系列,分别为《古代诗歌中的北京》《古代戏曲中的北京》《古代楹联中的北京》《古代散文中的北京》,选取富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特色的文艺门类——诗歌、戏曲、楹联和散文,广泛搜集、整理历史上在北京创作,反映京味文化和古都文化的文艺作品,以此全面反映北京的三千余年建城史和八百余年建都史的丰厚底蕴,借助于文学艺术的感染力,让广大读者不知不觉在文艺作品美的熏陶中,记住北京乡愁,增强文化自信,体悟古都文化的源远流长、京味文化的有容乃大,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
《丹医导引录:徐一贯就医周潜川日志录》
张明亮 编著,中医古籍出版社
本书以徐一贯就医日志形式阐述丹医理论,是对周潜川先生传承的学术流派思想的一次系统整理和提高。丹医,就是丹道中医、丹道医学的一种简称,而丹道中医则属于一个独特的中医学术流派。其完整的医学体系及传承,均限于口口相授、秘密传承,外人绝难见到,所以很多人根本不知道还有这一流派的存在。丹,有内丹、外丹之分;内丹,是指以性命双修、凝练“精、气、神”为“丹”的“气脉内景功夫”,包括所有的导引、按蹻、吐纳、存思、行气等自我修炼方法;外丹,则既包括自我“修命住世”的药饵服食法诀,也包括“济世救人”、医疗病苦的所有医方、医术,以及相关的药物、火候、炮制等具体的技术与方法。无论内丹,还是外丹,都可以看作是古代的一种“科技”或“技术”,而“道”则是中国传统哲学的一种概念,是对宇宙、自然规律的一种概括与描述,所以“丹道”是丹与道的融合,是中国传统哲学与古代科技的结晶。导引,有广义、狭义之分,狭义的导引,主要是指通过运动肢体的方式达到治病养生的一种方法;广义的导引,则包括以肢体运动、呼吸吐纳、存思观想等各种方式达到治病养生的方法。
《贺知章集》
杭州市萧山区档案馆 杭州市萧山区社会科学界联合会 杭州市萧山区人民政府蜀山街道办事处 编,钟妙明 编著,西泠印社出版社
本书是唐代文学家贺知章的别集,较为全面地收录了贺知章的作品。本书按照诗、文、墓志等文体排序,以清刊本《贺秘监集》为底本,广泛参考类书、别集、史书和出土文献,重新编纂成《贺知章集》,较前人的版本更加全面。本书在底本点校的基础上,对相关文本进行了较为详细的校勘,全面梳理贺知章诗文的异文,是唐代文献整理的最新成果。近年来,考古发掘共发现贺知章为时人撰写的墓志铭增至十三篇,本书均予以收录。此外,本书还沿用清刊本的传统,附录了友朋题赠、制、像赞等文献。作者还重编了贺知章年谱,大致勾勒出贺知章的履历、作品创作时间。本书文献搜集全面,点校精审,符合古籍整理规范,对推进唐代文学和历史研究,具有一定的价值。
《胡克家刻本〈资治通鉴〉》(全六十册)
(宋)司马光 编著,(元)胡三省 音注,浙江大学出版社
《资治通鉴》是中国历史上规模最大的编年体通史,是宋代以来最重要的编年体史书。在历代史学典籍乃至我国古代全部典籍中,都居于举足轻重的地位。其价值不仅在于梳理了先秦以来的历史脉络,保留了中古时期的一些重要史料,还在于开创了新的史著编纂体例,使后世史家争相效仿,具有重要的史学史意义。元胡三省为《资治通鉴》所作的注,学界公认价值极高,与《通鉴》原文相辅相成,已融为一体。胡克家刻本《资治通鉴》经著名校勘家顾广圻、彭兆荪等人校刊,并附有校勘记,刊印审慎,错讹较少,是清代中期以来最通行、最重要的刻本。此次影印,以上海图书馆藏莫友芝旧藏本为底本。这个版本极其特殊,前面大部分是胡克家所刻原本之初印本,后面小部分是莫友芝主持补刻的初印本,两部分皆字画清晰、刀口爽利,是影印古籍难得的上佳底本。其承载的历史细节,若隐若现,也极具趣味,引人深思。
《苏雪林未刊日记(1934年、1936年)》(全四册)
苏雪林 撰,周荣 主编,戚慧 副主编,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迄今为止,已出版的苏雪林日记有《苏雪林作品集·日记卷》(15册)和《苏雪林作品集·日记补遗》(1册)。但这些日记始于1948年10月1日,而其早年日记由于战乱和屡次迁居,大都散佚了。武汉大学图书馆所藏两本苏雪林日记,为苏雪林民国二十三年(1934)和民国二十五年(1936)所记。日记的主要内容涵盖了苏雪林的写作、教学、研究、读书、交游及日常生活等多个方面。日记中涉及鲁迅、胡适、徐志摩、田汉、茅盾、沈从文、巴金、郁达夫等众多新文学名家及其作品,无疑是了解苏雪林乃至当时文学界的重要文献。本次出版,采取图文左右对照的方式,先灰度影印日记正文原稿,再附以点校文字。这两本日记后面还附有苏雪林存款记录、收支记录等,这些对于名人故居考证、城市史、社会经济史、日常生活史等方面的研究都是极难得的一手资料,编者也将这些内容整理成表格,作为“附录”,以便学界使用。
《陈鳣〈类篇〉批语校证》
(清)陈鳣 批校,冯先思 著,上海人民出版社
《类篇》编纂于宋代初年,取材于《集韵》,收录字头三万有余,汇集了前代小学要籍的主要内容,并摘录了经史典籍注释,保留故训旧音颇多,是一部非常重要字书。黄侃称《类篇》“是最完具之字书也”。现存最早的一部《类篇》校勘记非陈鳣批注本莫属。全书校记将近两千多条,其特点在引证群书校订《类篇》讹误。陈鳣批注《类篇》有一万余条,是一部全面校订《类篇》的校勘钜著。本书将陈鳣各种形式的批语按照统一的体例整理,并且采摭清人、时贤及本人的校订成果,以期补苴、校订陈鳣批语的相关条目。本书对陈鳣批注的整理,将针对其批注上述特点,全面整理批语,将各处批语统一放到相应字头之下,同时列出《类篇》原文,方便读者参阅;将各种省略的部分补充完整,并将各种校勘符号所蕴含的校勘意见以简洁的文字表述出来,以期完整、全面的体现陈鳣校订《类篇》的成果。
《中国历代名家篆刻边款释文集成》(全二册)
韩天雍 韩冰 编著,上海书画出版社
《中国历代名家篆刻边款释文集成》(上、下册)首次汇集明代文彭至近现代中国篆刻名家300位、7600余件作品,为当代篆刻名家韩天雍教授多年研究成果。传统印谱对边款内容鲜有释文,即使有也散布于多本印谱中。本书以时间为序,将所汇集篆刻作品的印文和边款内容加以释读,附印人小传、创作年代和部分作品印面、边款图片,对款文中涉及的时间、人物、地点、诗词等加以注解,并吸纳当今印学研究领域新成果,还收集了大量徐三庚、赵之谦、吴昌硕、齐白石等为日本友人定制之作,是一部篆刻边款释文的集成性工具图书,对篆刻边款内容学习、印人研究以及印学研究都有便捷性和学术性。
《方志考稿》
瞿宣颖 著,上海书店出版社
本书是我国近代第一部方志目录提要方面的专著,也是瞿宣颖奠定其方志学家地位的名作。本书分六编,收录直隶、山东、河南、山西、东三省、江苏共计700余种方志提要,对每种方志的作者、卷次、内容特点进行了详细的考订。鉴于此书在方志学上的重要价值,而自初版以来有整理再版。此次我社特据1930年天春书社繁体竖排初版《方志考稿》(甲集)进行整理纠正初版的讹误,,并增补其发表于1933年《志例丛话》一文,以此为读者提供一个借以学习瞿宣颖方志学理论的代表版本。
《中国考古学大事典》(全二册)
朱乃诚 编著,上海辞书出版社
本书为一部大型中国考古学史主题图书。作者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研究员朱乃诚为《中国考古学年鉴》原执行主编,长期从事中国新石器时代考古、中国文明起源研究。该书以编年体形式记述1899—2021年中国考古学领域的重要考古发现、学术活动、研究成果等。全书270万字,纪事首尾完整,资料翔实权威,对中国百年来的考古学史进行了全面梳理和总结。书后附有考古学会名录、百年百大考古发现名录等8个附录,以及考古学报告专刊、遗址地名等9个索引,便于读者检索。本书为国家出版基金资助项目、上海市促进文化创意产业发展财政扶持资金支持项目。
《定县八角廊汉墓竹简选粹》
河北省文物考古研究院 清华大学出土文献研究与保护中心 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 编,毛保中 贾连翔 郑子良 整理,中西书局
《定县八角廊汉墓竹简选粹》为国家社科基金重大项目“以定县简为代表的极端性状竹书的整理及其方法研究”、“古文字与中华文明传承发展工程”规划项目阶段性成果,“简牍高质量整理出版工程项目”“2021—2035年国家古籍工作规划重点出版项目”“国家古籍整理出版专项经费资助项目”成果。本书以1973年出土的已经炭化残碎的定县八角廊汉墓竹书为整理对象,利用最新的广域图像采集和竹简保护技术,从定县汉简中选取已经缀合且保存状况相对较好的竹简175支整理发表,收录竹简的广域图像、2.5倍放大图像及定县简初次整理时的释文卡片。内容包括《论语》《儒家者言》《太公》《文子》《保傅》《哀公问五义》《六安王朝五凤二年正月起居记》以及数术类文献等共八种。通过广域图像,首次向学界展示定县简的原始面貌、简文书写等内容。
《嘉业堂藏书志稿钞本汇编》(全七册)
缪荃孙 董康 编,本书项目组 整理,上海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
嘉业堂为南浔刘承干藏书楼,典籍收藏极为丰富,是中国近代著名的私家藏书楼之一。鼎盛时期藏书逾二十万册、六十万卷,多珍本秘籍,蜚声学林。其中有宋版前四史、《永乐大典》副本钞本、文源阁和文澜阁《四库全书》残本等极有价值的珍品。可惜收藏旋即失散各处,难以寻踪。《嘉业堂藏书志》即嘉业堂藏书目录,将刘氏所藏精华包举无遗。民国五年刘承干延请缪荃孙为所藏典籍撰写书志,两年后积稿未成而缪氏去世,亟于二十年代初爰请吴昌绶对缪稿进行参订增补,终因不甚符合要求而被搁置。二十年代末,即在上海寓所继请董康续编书志,董氏应命两地往返,成稿六册。四十年代前后,刘氏以缪稿为主,参酌吴、董二稿,合并为一书。及1963年刘氏去世,书成而终未刊行,志稿遂流散四方。本书为中国国家图书馆和上海图书馆藏《嘉业堂藏书志》的影印本,总名《嘉业堂藏书志稿钞本汇编》。
《唐五代诗全编》(全五十册)
陈尚君 纂校,上海古籍出版社
《唐五代诗全编》是复旦大学文科资深教授、唐诗文献研究专家陈尚君先生编纂的一部超大型唐诗总集文献,也是陈尚君教授40余年唐诗文献研究的总结性著作。与已有的大型总集文献相比,《全编》有以下特点:一、搜罗全面;二、收录准确;三、校勘详细,记录异文,展现唐诗文本流变情况。四、编次合理,小传考订详明,备录诗歌本事,宏观展现唐代文人社会多元面貌。陈尚君教授汇辑唐五代时期的全部诗歌,利用目前可见的一切文献与考订成果,对这些唐诗进行逐首的甄辨、考订与校勘,为当代学人及热爱唐诗的读者提供一座信息准确、文本可靠、资料详明的唐诗文献宝库。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