继奈雪的茶、茶百道之后,新茶饮 " 第三股 " 正式诞生。
2 月 12 日,古茗在港交所敲锣上市,股票代码为 "01364.HK",发行价为 9.94 港元,这也是蛇年开年港股的第一只新股。
此次古茗上市成功吸引众多资本目光,其在公开发售中获得 194.87 倍的认购额,而国际发售的认购倍数也达到了 15.03 倍。
然而,古茗依旧没有躲过 " 破发 " 的魔咒,上市首日小幅上涨后,午后一度跌超 10%,截至收盘报 9.30 港元 / 股,跌 6.44%。
新茶饮第三股一年卖出 12 亿杯
招股书显示,古茗是一家行业领先、快速增长的中国现制饮品企业,一年售出近 12 亿杯饮品。截至 2024 年 11 月 30 日,门店数增至 9823 家。
近几年来,古茗的收入实现了强劲增长。据招股书显示,2021 年至 2023 年,古茗分别实现收入 43.84 亿元、55.59 亿元、76.76 亿元,其中 2022、2023 年同比增长分别为 26.8%、38.1%。2024 年前三季度,古茗收入 64.41 亿元,经调整利润(非国际财务报告准则计量)为 11.49 亿元。
按 2023 年的 GMV ( 商品销售额 ) 及门店数量计算 , 古茗仅次于蜜雪冰城 , 是中国第二大的现制茶饮店品牌。
与蜜雪冰城类似,古茗将战略重心聚焦于下沉市场,主要依托加盟模式拓展商业版图。在盈利模式上,古茗的收入主要来源于向加盟商销售货品与设备,以及提供配套服务。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古茗 80% 的门店位于二线及以下城市,乡镇门店占比达 40%。
然而,随着新茶饮行业的内卷进一步加剧,古茗正面临着同店销售额下滑、业绩增速放缓等问题。
与此同时,茶百道、蜜雪冰城、沪上阿姨等也加大对下沉市场争夺,截至 2024 年 9 月 30 日,蜜雪冰城在中国内地门店数量合计 40510 家,其中约 2.3 万家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茶百道全国门店数量 8385 家,二线及以下城市门店数量为 5341 家;沪上阿姨全国门店数量 8437 家,其中约 50.3% 的门店位于三线及以下城市。
对此,中国食品产业分析师朱丹蓬分析称,新茶饮行业经过加速洗牌后,或在 2025 年步入品牌格局固化阶段,如果从均衡发展角度考虑,古茗的区域布局存在短板。
对于本次 IPO 的资金用途,古茗招股书中表示,所得资金预计将用于继续提升业务管理和门店运营的数字化;加强供应链能力和提升供应链管理效率;加强品牌建设和与消费者联系;加强对加盟商的支持,并提升产品研发能力等。
新茶饮未来将走向何方?
新茶饮行业的未来走向仍然充满不确定性。
近年来,新茶饮品牌在资本市场动作频频。目前,港股市场上已有奈雪的茶、茶百道、古茗 3 家新茶饮品牌。同时,蜜雪冰城、沪上阿姨也已向港交所递表,等待聆讯。
按照目前的已知信息,蜜雪冰城和沪上阿姨已经获得港交所备案,按正常流程,备案企业一般会在 3 个月以内上市。
究其原因,上市所带来的高额资本支持,对新茶饮品牌应对激烈竞争显得尤为重要。有业内人士分析指出,无论是价格战还是万店扩张计划,都离不开加盟商的大力支持,企业积极上市,也是为了增强加盟商的信心。
然而,这些新茶饮品牌在港交所的表现却不尽人意。2 月 12 日早盘开盘后,古茗股价曾小幅上扬,但午后大幅跳水,一度跌约 10%,最终收盘报每股 9.30 港元,跌幅达 6.44%。而此前两家在港股上市的茶饮品牌,同样未能逃脱上市即破发的命运。
当下新茶饮市场正面临着一系列新变化。比如,营收增速开始放缓,开店扩张的速度也逐渐收缩,降价潮来临。曾经被视为新兴潜力区域的下沉市场,如今也已竞争激烈,一片红海。
这种种迹象表明,国内新茶饮市场正逐步迈入存量时代。在这一时期,市场份额的争夺变得更加激烈,不再是单纯依靠规模扩张就能轻松取胜。根据中国连锁经营协会数据,我国现制茶饮店行业规模虽然保持增长,但是 2025 年,新茶饮市场规模增速预计将从 2023 年的 44.3% 放缓至 2025 年的 12.4%。
与此同时,新茶饮品牌也开始重新审视发展策略,更加注重发展质量而非单纯追求数量。2 月 10 日喜茶发布内部全员信宣布暂停加盟。无独有偶,去年 8 月,奈雪的茶董事长也在业绩会上表示," 公司会非常理性谨慎的,缓慢地开展加盟店和直营店。"
古茗为了稳定现有加盟商的运营数据,也开始控制新加盟店的增长速度,今年前三季度平均每月净增 86.33 家,远低于去年月均 194.33 家的水平。
未来,新茶饮行业会走向何方?在朱丹蓬看来," 整个行业已进入内卷阶段,当大家都在比拼规模时,大众对品质的要求其实更高。我认为茶饮行业应回归到食品本身,致力于做好高品质。要兼顾性价比和质价比,否则很难在行业中立足。"
潇湘晨报辣椒财经记者李轩子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