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机动车“围城”已成为困扰不少城市的越来越突出的问题,尤其是在一些大城市的地铁站口,通勤高峰期,非机动车短时间大量涌入,超出了合理的承载量,造成无序停放、道路拥塞。
2024年10月,澎湃新闻(www.thepaper.cn)记者曾走访上海多个非机动车站外聚集现象突出的地铁站,刊发系列报道《非机动车“围城”》,引发广泛关注,也引起了上海市政协委员、复旦大学高分子科学系教授陈新的关注与思考。2025上海两会上,他联合33位政协委员带来了《关于加快推进对轨道交通站点附近非机动车无序停放治理的提案》。
“我本人坐地铁时,也经常碰到这个问题,要么是非机动车没地方停放,要么是连进地铁站的路都被堵住了。希望通过呼吁,促使相关部门更重视这个问题,可能也需要有市级层面的统一部署。”陈新告诉澎湃新闻记者。
上海松江区九亭地铁站西侧,共享单车堆集,运维车辆停靠,非机动车道被占据。澎湃新闻记者 邹桥 图
提案指出,2024年下半年,沪上媒体对泗泾、九亭、莘庄、颛桥、康桥、芳芯路等轨道交通站点附近非机动车乱停放的现状进行了报道,上海市交通委会同市规划资源局、市绿化市容局,浦东新区、松江区、嘉定区等地区的有关单位,对轨道交通站点非机动车停车“车地矛盾”开展专题研究,达成了初步的解决方案。同时,在市区大型商务楼、商超、学校等附近的轨道交通站点也有类似的问题,而且可以停放车辆的区域更加狭小。目前来看,对于轨道交通站点附近非机动车乱停放的问题也没有形成全市统一解决的态势。
此外,对于共享单车,现在突出的问题是上班高峰期间,大量共享单车没有及时清理,占据了大量市民自有的电动车和自行车的停车位置;下班高峰期间及过后,共享单车又没有及时补充,需要骑行回家的市民又没有共享单车可以使用。
针对上述问题,提案提出了五个方面的具体建议:
第一,明确责任主体。建议在市级单位,如市交通委的牵头下,统一部署,由各区政府具体负责实施。如果单纯由各区政府负责,可能无法达到全市各区一同重视、解决这个问题的效果。
第二,挖掘停车潜力。对于位于郊区的站点,尽可能通过采用部分原先机动车停车场地、征用其他闲置场地等方式增加停车场地面积;对于位于市区的站点,可以对绿化、隔离栏、隔离墩等进行适当的调整,从而增加停车场地面积。
第三,优化停车位置。建议将靠近站点的位置主要留给乘客自有的电动车和自行车,将离站点稍远,便于共享单车企业清理车辆停靠的位置留给共享单车。
第四,协调共享单车。建立共享单车停车量大的轨交站点个性化的回收和投放时间表,尽量做到上班高峰时间及时回收,下班高峰及晚间及时投放。
第五,配备管理人员。恢复甚至增加轨交站点附近停车场/点的管理人员,并增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提高其管理能力,杜绝出工不出力的现象。管理人员可以由市绿化市容局或者属地街道协商派出。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