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年展是一种制度化的艺术展览形式,通常每两年举办一次用于展示当代艺术、设计、建筑等领域的最新作品和趋势。纵观2025年的双年展,无论是第19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还是第15届上海双年展,第13届利物浦双年展,都已公布了相关策展人及主题,从“智能、自然、人工、集体”,到“基岩”(Bedrock)、“花儿听到蜜蜂了吗?”等主题,既包含跨学科、生活实验室、灵感空间和循环协议,也包括对遗产与民众价值观的回应,正如上海双年展策展人所言:”双年展的希望之光在于其引领我们走向未知和未来的能力。我们把艺术作品视作变革的积极推动者,而非当下的静态图像,突出艺术作品的教育作用,为我们指引未来方向。“
威尼斯双年展主席皮特兰吉洛·布塔福科 (Pietrangelo Buttafuoco)此前接受澎湃艺术独家对话时说:“最早将意大利威尼斯与中国链接的是旅行家马可·波罗(Marco Polo),他打开了西方世界认知中国的窗口。威尼斯双年展将与生机勃勃、丰富多彩的中国互为参照。双年展策展人和主题的选择基于一个核心方向:未来。”
2024年,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 ©️第60届威尼斯国际艺术双年展中国国家馆策展团队
威尼斯
第19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
第19届威尼斯建筑双年展将于2025年5月24日拉开帷幕。本届建筑双年展将由意大利建筑师卡洛·拉蒂(Carlo Ratti)策划,主题为“智能、自然、人工、集体”,包含四大方向:跨学科、生活实验室、灵感空间和循环协议。威尼斯双年展具有百年的历史。它所包含的国际视觉艺术双年展与建筑双年展分单、双年轮流举行。它们与德国卡塞尔文献展、瑞士巴塞尔艺术博览会并驾齐驱,堪称国际展示当代艺术的最高殿堂。威尼斯建筑双年展1895 年首次举行。在120多年的历程中,成为世界建筑艺术和学术界最具影响力的盛事。
据总策展人的介绍,这一届建筑双年展将积极关注建筑与城市、环境、科技、能源等不同学科的关系,通过展示不同的设计提案和实践案例,就当前人类社会所面临的气候变化等问题提出“智能”解决方案。展览将于2025年5月10日至11月23日(预展时间为5月8日至9日)在双年展固定场地绿园城堡(Giardini)、军械库(Arsenale)以及威尼斯市内的其他场地举办。
卡洛·拉蒂 Carlo Ratti
总策展人卡洛·拉蒂是意大利资深建筑师和工程师,卡洛·拉蒂建筑事务所(Carlo Ratti Associati)创始合伙人。他是“新技术对城市生活和设计的影响”这一议题的意见领袖,是城市规划方面的专家。卡洛·拉蒂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我们建筑师喜欢自作聪明,但真正的智慧无处不在。有机会策划 2025 年建筑双年展,我深感荣幸和惭愧。“
往届现场
往届现场
往届现场
“如果每个国家都能带来一个成功案例,我们就能共同组装出一套适应未来的全球工具包。这次展览希望通过无畏的试错,从许多科学中寻求经验,加速当下的转变,并在这个过程中找到更好的未来。”策展人说。
第15届上海双年展
上海双年展自1996年诞生,是中国最早创办的国际当代艺术双年展,也是亚洲及全球最富影响力的当代艺术盛事之一。经过14届的历练,不仅成为中国最具国际影响力的艺术展示,更受到了国际艺术界的广泛肯定,被公认为是亚洲最重要的国际双年展之一。它不仅在学术层面上向世界展示当代艺术的最新成果,而且也在当代艺术与大众间构建起了一座沟通交流的平台。
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学术委员会此前公布,凯蒂·斯科特(Kitty Scott)被任命为第15届上海双年展主策展人,双年展主题为“花儿听到蜜蜂了吗?”(Does the Flower Hear the Bee?),这也是上海双年展历史上第一位女性策展人。
凯蒂·斯科特(Kitty Scott)
据悉,第15届上海双年展将于2025年11月8日至2026年3月31日在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举办。
据介绍,自2012年,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成为上海双年展的主办方暨永久主场馆。其整体机制也发生了一些变化。从2014年开始,主策展人的选择机制发生了巨大的变化——主题由主策展人,而并不是组委会来制定。主策展人是国际学术委员投票选举产生,策展团队由主策展人组建。 这让上海双年展始终坚持学术高度,以更开放的视野去面对国际议题,同时帮助中国艺术家可以站在一个真正的国际舞台上发声。
对于“花儿听到蜜蜂了吗?”的主题,凯蒂·斯科特阐述到“人类很早就知道当蜜蜂聚集成群,它们会彼此交流,共享信息。直至不久前,我们才发现这个交流网络的范围远不止于蜜蜂之间。研究表明,花儿也在收集信息。花儿‘听到’蜜蜂翅膀的振动,从而在蜜蜂出现时分泌出更加香甜的花蜜。”第15届上海双年展旨在创造艺术作品、观众与环境之间,多样、全新的感官交流方式。展览将立足于不同智慧模式的交汇点,将人类与非人类智慧同时纳入考量,并从自然与文化中汲取智慧。艺术作品为我们提供了一片丰饶之地,让我们身临其境、彼此相联,在群体内部及群体之间建立起更加牢固的关系,并与“人类以外的世界”和谐相处。在第15届上海双年展上,每一位观众都将如花儿一般意识到,听到蜜蜂的到来至关重要。
第14届上海双年展现场
“宇宙电影——第14届上海双年展”展览现场。摄影:林叶
对于上海这座城市,凯蒂·斯科特认为“上海为这次展览的核心理念提供了一个真正独特的背景。作为至少自19世纪中叶以来全球现代性的关键表达地,它长期以来一直是一个由不同(有时甚至冲突的)文化交汇、新兴社交空间和共处形式定义的城市空间。如今,它继续成为定义新归属形式的城市,既拥有丰富的历史,又面向未来。第十五届上海双年展旨在回应并从这座全球化城市中汲取灵感。”
在凯蒂·斯科特看来,上海双年展这个展览平台近三十年前创立以来,它已成为一个促进国际跨文化对话的平台,展示了今天亚洲和全球一些最激动人心的艺术作品。双年展的希望之光在于其引领我们走向未知和未来的能力。我们把艺术作品视作变革的积极推动者,而非当下的静态图像,突出艺术作品的教育作用,为我们指引未来方向。
第13届利物浦双年展
利物浦双年展是英国最大的当代艺术庆典,自1999年创办以来,一直强调每件作品与利物浦这座城市的紧密联系。第13届利物浦双年展将于2025年6月7日至9月14日举行,本届双年展由玛丽-安·麦奎(Marie-Anne McQuay)策划,主题为 “基岩”(Bedrock)。这一主题既是对支撑利物浦并造就其独特建筑景观的砂岩的理解,也是对利物浦的社会结构所体现的民众价值观的回应。
第13届利物浦双年展海报
英国利物浦双年展(Liverpool Biennial)组织方早前宣布,玛丽-安·麦奎(Marie-Anne McQuay)将担任于2025年6月7日至9月14日举行的第13届双年展的策展人。
英国利物浦双年展始于1999年,是英国最大的当代艺术节,影响深远。如今利物浦已成为除伦敦外,拥有最多美术馆和博物馆的城市。
2023年的英国利物浦双年展现场
不同于多数双年展,它以“研究者”代替时髦的策展人,以委托制来要求艺术家必须针对利物浦或利物浦双年展来创作作品。这些使人们在利物浦看到的展览总是独一无二的。这种独特性在全球化时代显得弥足珍贵,使得利物浦双年展名声大噪。利物浦双年展的艺术作品多是根据展方委任创作的新作品。
麦奎在一份声明中写道:“利物浦的地质基础和城市精神为2025年利物浦双年展所要展开的对话提供了起点,受邀艺术家将为我们带来他们各自对‘基岩’的定义,包括家庭、代代相传的文化遗产,以及孕育和修复它们的环境。理解‘基石’的核心是殖民主义和帝国主义遗留下来的失落感,而这种失落感对利物浦的发展至关重要。”
往届现场
往届现场
往届现场
往届现场
共有30位艺术家和团体参加此届双年展,其中包括新加坡艺术家庄萃玮(Kara Chin)、台湾艺术家张致中、伊丽莎白·普莱斯(Elizabeth Price)、克里斯汀·孙·金(Christine Sun Kim)、弗雷德·威尔逊(Fred Wilson)、阿丽丝·雷卡布(Alice Rekab)、安贝尔·阿卡努(Amber Akaunu)等。
第13届柏林双年展
原定于2024年举办的第13届柏林双年展将被推迟至2025年夏季。德国联邦文化基金会 在一份声明中表示,推迟举办的原因是“与疫情大流行有关的组织延误”,以及对在2024年举办展览的担忧。
第13届柏林双年展海报
往届现场
往届现场
艺术史学家阿克塞尔·维德 (Axel Wieder) 被任命为柏林双年展 (Berlin Biennale) 的新任总监,而孟买出生的策展人和写作者扎莎·科拉(Zasha Colah)被选为策展人。
往届现场
维德表示:“柏林双年展是世界上最杰出的当代艺术实验平台之一——让广大公众能够接触到新的策展方法和艺术立场,同时始终保持其批判性视角。对我来说,重要的是继续向城市社会开放柏林双年展,发展合作关系,并重新定义其与柏林作为艺术中心的关系。”
第18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
伊斯坦布尔
伊斯坦布尔双年展每两年在伊斯坦布尔举办一次 ,1987,该双年展由伊斯坦布尔文化艺术基金会成立,双年展旨在在伊斯坦布尔创建一个领域的交汇点 视觉艺术 来自不同文化的艺术家与观众之间的交流。
第18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将从2025年持续至2027年,共分为三个部分:第一部分将于2025年9月20日至11月23日举行,以展览和公共项目为核心。第二部分将于2026年举行,主要涉及与当地艺术项目的合作,涵盖一个永久性的教育项目以及每季度一次的公共活动。最后一部分将于2027年9月18日至11月14日进行,包括一系列的展览、出版物、表演和讨论。主办方伊斯坦布尔文化艺术基金会 (IKSV) 宣布任命克里斯汀·托梅 (Christine Tohmé) 为第18届伊斯坦布尔双年展的策展人。
往届现场
往届现场
据相关双年展公众号介绍,三阶段的伊斯坦布尔双年展希望通过对展览时间框架的延展,将“时间”这一对变革性艺术进程至关重要的要素,重新加入到双年展中,由此产生不同的跨度。在提案中,托梅表示:“艺术领域最具变革性的瞬间不单发生在正式呈现的时刻,更重要的是在创作过程中——在创意过程、日常交流、开幕活动、工作室参观和读书小组中。为期三年的展览年限将使双年展更深层次地参与本地活动,促成围绕集体问题、背景和社区的项目与合作关系,并支持不同代际的艺术家在地区之间、在国际上相互建立联系,构建联盟,最终直面新的现实。”
(本文部分资料据相关双年展公布资料、澎湃新闻过往报道、金鸡湖双年展公众号等综合)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