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守主义:为传统而战》
[美]埃德蒙·福西特著,杨涛斌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本书从19世纪谈论至今,以美英法德为中心,生动讲述了保守主义政治思想和实践的发展与争鸣。两百年来,保守主义直面自由主义现代性并适应之,结果是,右翼赢得了长期的政治权力。然而,如今其内部对于究竟要捍卫哪些价值观以及如何去捍卫纷争不断。它描绘了右翼的这样一种传统:既与对手作战,也与自身作战。
《穿行秘鲁五千年》
王甲红著,万有引力|广东人民出版社
秘鲁就是这样一个国家,会在同一座城市为灭绝种族的殖民者和推动国家独立的解放者立像,会有一个广场两侧分立着描绘殖民统治抗争血腥历史的浮雕与殖民者遗留的风格殊异的建筑群。在秘鲁旅行,如同在亚、欧、美各文明的古今时空场景中穿梭,复杂的地形、多变的气候与交错的历史,在这块土地上刻下了不可磨灭的印迹。
《错误警报:气候变化只是虚惊一场》
[丹麦]比约恩·隆伯格著,冯诺译,汉唐阳光|山西人民出版社
本书基于详实的统计数据和严谨的成本效益分析,揭示了当前各国的气候政策不仅无法实现,更无法解决气候问题,这些政策在靡费巨资的同时也加剧了世界范围内的不平等。本书为解决全球变暖提供了一套合理的方案,提倡在不阻碍发展与繁荣的前提下,大力减轻气候变化的不利影响,实现全体人类的共同福祉。
《大卡车:公路货运业与美国梦的幻灭》
[美]斯蒂夫·维斯利著,孙五三译,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本书作者经过100多次深入访谈和历时多年的系统观察,并以卡车司机的职业身份投入货运工作近半年。他用亲身经历与学术洞察,展示了卡车司机的劳动过程和真实的生活境况,对货运业的工人权益问题进行了全面剖析,并探讨了近几十年来美国货运业的变革如何影响长途卡车司机和他们所代表的“美国梦”。
《德意志与神圣罗马帝国(第1卷):从马克西米利安一世到〈威斯特伐利亚和约〉(1493~1648年)》
[英]乔基姆·惠利著,李启明译,甲骨文|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
从1495~1500年的伟大改革到1806年神圣罗马帝国解体,《德意志与神圣罗马帝国》书写了德意志乃至欧洲历史上的一个关键时代。第一卷以马克西米利安一世统治时期的改革开始,对农民战争和施马尔卡尔登战争等,以及宗教改革后新教和天主教的发展进行了全新的解读,最后以《威斯特伐利亚和约》结束。
《俄国思想史:从启蒙运动到马克思主义》
[波兰]安杰伊·瓦利茨基著,刘文飞译,译林出版社
本书全景式地介绍了从叶卡捷琳娜二世时期到20世纪初共百余年的俄国思想发展的历史。在18世纪和19世纪,作为一个群体的知识分子在俄国出现,他们对俄国命运、自身使命等问题进行追问,他们围绕着传统与现代、俄国与西方、民粹与马克思主义等主要轴线进行了思考,呈现出俄国对西方思想的接受和驳斥的过程。
《分裂的共识》
[美]吉尔·莱波雷著,邵旭东、孙芳译,博集天卷|新星出版社
美国历史是一场大型的人类政治实践,美国实践基于三个理念:政治平等、自然权利、人民主权。本书记录了400多年来这场实践中有关起因、进程、后果的问题。作者用多元的视角还原逐渐破碎的美国梦的真实历史,希望指引读者找到这个国家的真谛,同时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美国的历史与现状。
《妇人杨氏之“复活”:十八世纪中国的法律与社会》
卜永坚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本书通过一件司法案件再现了清代中期普通人在宏大的国家、严密的制度下如何生存,再现了十八世纪中国司法制度的优越:理性官僚组织之严密、文书系统、审讯程序、破案限期、法医制度等等;但也指出了其局限性:刑讯始终是司法制度内的“标配”之一;法医地位极低,其专业意见被官员随心所欲地利用或扭曲。
《画艺循谱:晚明的画谱与消闲》
[美]朴锺弼著,江秋萌译,上海书画出版社
本书是西方学者全面深入研究中国书籍插图物质文化与社会史的典范之作。书中描述了晚明时期综合性画谱的出版如何适应大众的文化品位与需求,并勾勒出画谱作为一种形式,如何满足与塑造日益增长的读者的情感,又如何从流行文化的标志,转变为陈陈相因的图文。
《来自苏格兰的帝师:庄士敦爵士的生平与时代(1874—1938)》
[英]史奥娜·艾尔利著,马向红译,东方出版中心
庄士敦爵士是一位杰出的汉学家,也是中国末代皇帝溥仪的老师、朋友和顾问,更是中英关系史上知名的人物之一,他的事业在20世纪中国留下了深刻烙印。全书向读者展现了一个较为完整的庄士敦,其一生之起伏曲折,尽在其中。通过对庄士敦和溥仪的故事的深入挖掘,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中国近代史中的一些重要事件和人物。
《龙彦亲王航海记:涩泽龙彦传》
[日]礒崎纯一著,刘佳宁译,新民说|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作为法国文学介绍人、翻译家、小说家、散文家和选集作家,涩泽龙彦在日本文学史上留下了独特的印记。本书作者礒崎纯一作为涩泽作家生涯晚期的编辑之一,有机会与其接触,亦因此收集到许多关于涩泽的一手资料。他通过大量信件、文章及相关人士的证词,全景式还原涩泽龙彦这位传奇作家的一生。
《母亲的选择:看不见的移民保姆与女性工作》
[美]伊丽莎白·卡明斯·穆尼奥斯著,邵逸译,万川|中国工人出版社
通过挤干脏污的拖把,移民保姆成就了美国白领母亲的女性主义。但是,这种“出于爱的劳动”从公共领域中被抹除,一切被解读为“个人的选择”。作者通过移民保姆和美国白领母亲的故事,呼吁社会重新审视和评价女性工作的价值,以及如何在不平等的全球体系中支持和尊重这些工作。
《凝视远邦:1793年马戛尔尼访华使团的视觉文化》
陈珊珊著,商务印书馆
1793年的马戛尔尼使团访华是中西关系发展历史中最为关键的外交事件之一。本书作者聚焦于来华使团的图像创作活动,通过梳理,作者指出,在18世纪的西欧社会环境影响下,从中国归来的马戛尔尼使团各成员实际上具备了一种多元的中国观,这些观念付诸文字与图像,塑造了其后相当一段时间内西方社会对于中国的复杂认识。
《便宜货:廉价商品与美国消费社会的形成》
[美]温迪·A.沃洛森著,李兆天译,中国科学技术出版社
这本书探索了便宜货如何征服美国人。自18世纪以来,各种便宜货便逐渐渗入美国人的生活。在全球工业生产与贸易体系的驱动下,各种家居神器、赠品、礼品、收藏品、新奇玩意儿源源不断地涌现,以各种真实或虚假的承诺,强势改变了美国人的消费习惯、大众心理乃至民族特性。
《时间停止了:父亲的战争及其遗存》
[委]阿里亚娜·诺伊曼著,子扉我译,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
本书是一部史诗般的家庭回忆录,跨越了近九十年的时间和大洋两岸。作者讲述了她父亲在犹太大屠杀期间的生活,其回忆录包含了曲折的情节、大胆的爱以及黑暗时期意想不到的幽默。作者对回忆、身份和纪念进行了深刻而清晰的研究。
《西班牙内战:秩序崩溃与激荡的世界格局,1936-1939》
[英]休·托马斯著,郭建龙、李相程、朱莹琳译,天喜文化|天地出版社
这是一本记录1936年至1939年西班牙内战全过程的史诗巨著。以佛朗哥为中心的国家主义与以左翼联盟为核心的共和主义之间发生了激烈的对抗与颠覆。海明威等大批知识分子和作家弃笔从戎,加入国际纵队,更为这场战争增添了传奇色彩和理想主义热情。战争随着双方势力变化而不断推进,最终走向一个极端结局。
《修复世界:保罗·法默博士与下一代医生的对话》
[美]保罗·法默著,[美]乔纳森·韦格尔编,张晶译,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19篇振奋人心的全球健康倡议演讲,对医疗公平、医学的未来与愿景、社会团结与正义等主题的深刻思考。通过这本演讲集,我们将以一种全景式的视角了解保罗·法默毕生为之奋斗的那些理念。
《血与蜜之地——穿越巴尔干的旅程》
刘子超著,文汇出版社
继《失落的卫星》后,刘子超最新游记,从北到南,由冬入春,穿越素有“欧洲火药桶”之称的巴尔干半岛。8个国家,23个城镇,再度见证世界的细碎与广阔。巴尔干变得不只是一个地理概念,更像一个形容词,充满伤痛、挣扎、求索和希冀的复杂含义。
《雅尔塔内幕》
[美]爱德华·赖利·斯特蒂纽斯著,章和言、张梦茹译,上海译文出版社
1945年2月4日至11日,美英苏三大国举行了雅尔塔会议。这是一次关于制定战后世界新秩序和利益分配问题的关键性首脑会议。三大国在会议上作出的战后世界秩序的安排被称为“雅尔塔体系”,对战后世界影响巨大。斯特蒂纽斯作为当时的美国国务卿,全程参与会议,是重要决策人之一,本书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史料价值。
《饮食的怀旧:上海的地域饮食文化与城市体验》
[美]马克·斯维斯洛克著,门泊舟译,江苏人民出版社
作者将上海这个美食天堂作为观察中国人实践都市生活、探寻地方身份、构建国家认同的田野。从最早记载上海物产的文献,到当下汇聚在这座城市中的地方菜品和风味餐馆,本书剖析了饮食何以成为中国人追忆过往、活在当下、想象未来的载体,中国人又如何通过对饮食的书写和想象,与故土、城市、国家甚至世界建立起深刻的联系。
《犹太古史(上下册)》
[古罗马]约瑟夫著,冯万以文等译,金京来校,上海三联书店
本书是第一世纪犹太历史学家约瑟夫最著名的作品。它填补了两约之间四百年的史料,是了解古代以色列历史和早期基督教不可或缺的资料。本书是其中译本首次在国内出版。全书共二十卷。前十卷讲说了希伯来圣经中的历史事件;后十卷延续了圣经之外的犹太历史,从亚历山大时代直至第一次犹太-罗马战争(公元66—73年)。
《玉见故宫:国宝玉器里的中华》
徐琳著,方尖碑|译林出版社
玉,是中华文明特殊的标志物。故宫博物院拥有全世界最为完整、丰富的玉器收藏。本书按照时间线索,挑选故宫博物院收藏的最精美、最具代表性的玉器,讲述从新石器时代到明清时期的玉文化故事,以一部故宫玉器通史串联起一部生动的中华文明史。
《在虚无时代:与马克斯·韦伯共同思考》
[美]温迪·布朗著,李磊译,艺文志|上海文艺出版社
当人们甚至无法在最基本的事实问题上达成共识时,除了相互争吵指责,还能怎么办?普林斯顿知名政治教授,借助社会学大师马克斯·韦伯最经典的两篇演讲《以学术为志业》和《以政治为志业》,看清现代社会的人为何永远在争吵、永远无法达成共识,探讨困扰现代人的社会撕裂与价值冲突难题。
《自恋与服从》
[奥]伊索尔德·沙里姆著,桂书杰、包向飞译,理想国|上海三联书店
聚焦自恋,从经济、社会、道德等维度,本书介绍从中世纪到近现代“自恋”逐渐取代权威、信仰成为我们服从对象的过程,结合各思想家斯宾诺莎、黑格尔、韦伯、弗洛伊德、福柯等人的论证,分析过度竞争、量化管理、自我规训以及与他人的关系,看到自我陶醉的“我就是我”的矛盾之处。
《自由主义为何失败》
[美]帕特里克·德尼恩著,梁乃夫、林泽正译,新星出版社
本书作者认为,现代自由主义颠覆了西方政治思想中将自由理解为自律与涵养公民美德的传统,并催生了人与自然的敌对,这导致了传统社会关系的瓦解,从而造成了当今美国政治的一系列乱象。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