记者今天(12 月 17 日)从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获悉,由中国科学家研制的 105 个量子比特的" 祖冲之三号 " 量子计算机于 2024 年 12 月 17 日在 arXiv 线上发表。超过谷歌于 2024 年 10 月发表于《自然》期刊的最新进展—— 72 比特 " 悬铃木 " 处理器 6 个数量级,为目前超导量子计算的最强优越性。
△ " 祖冲之三号 " 超导量子计算芯片示意图
" 量子计算优越性 "是指量子计算机需要在特定的问题求解上,表现出超越经典计算机的能力,从而解决连超级计算机都无法在短时间内解决的计算任务。量子优越性是量子计算具备应用价值的前提条件,也是当前一个国家量子计算研究实力的直接体现。
2019 年,谷歌宣布其 53 比特 " 悬铃木 " 量子处理器在 200 秒内完成了一项随机线路采样任务,并声称凭此实现了量子计算的优越性。然而,这一成果在 2023 年遇到中国科学家的有力挑战。中国研究人员发展了更加先进的经典算法,利用 A100 GPU 仅用约 17 秒便完成了同样的任务,推翻了谷歌当时关于量子优势的宣称。
2020 年,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构建的 " 九章 " 光量子计算原型机利用光子路线首次严格证明了量子计算优越性。之后在 2021 年,超导体系首个被严格证明的量子计算优越性在 " 祖冲之二号 " 处理器上实现。至此,中国成为目前世界上唯一在两种物理体系达到 " 量子计算优越性 " 里程碑的国家。
达到 " 量子计算优越性 " 里程碑之后,当前量子计算研究的重点任务之一是突破量子纠错技术,为量子比特的大规模集成和操纵,进而构建容错通用量子计算机奠定基础。表面码是实现量子纠错大规模扩展最成熟的方案。
2022 年,中国科学家首先在 " 祖冲之二号 " 超导量子处理器上实现了码距为 3 的表面码量子纠错,首次验证了表面码方案的可行性。2023 年,谷歌实现了码距为 3 和 5 的表面码逻辑比特,首次展示了错误率随着码距的增加而下降。2024 年 12 月的最新工作中,谷歌利用 " 垂柳 " 处理器实现了码距为 3、5 和 7 的表面码逻辑比特,并更为显著地降低了逻辑比特的错误率,从原理上验证了表面码方案的扩展性,为集成和操纵大规模量子比特系统奠定了重要技术基础。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超导量子团队正在基于 " 祖冲之三号 " 处理器开展相关工作,计划在数月内实现码距为 7 的表面码逻辑比特,并进一步将码距扩展到 9 和 11,为实现大规模量子比特的集成和操纵铺平道路。" 祖冲之三号 " 超导量子计算机在前代的基础上,进一步优化了设计与工艺,在比特数与性能上面都有了全方位的提升,各项性能指标与 " 垂柳 " 处理器旗鼓相当。
量子计算已成为全球主要国家之间开展综合国力竞争的关注焦点之一。近几年全球主要科技国家在量子计算领域的规划布局持续加强,已有 30 余个国家开展了以量子计算为重点的量子信息领域规划布局。
(总台央视记者 帅俊全 褚尔嘉)
相关阅读
超导量子计算原型机 " 祖冲之号 " 有多强?戳链接带你了解 " 量子世界 "
©2024 中央广播电视总台版权所有。未经许可,请勿转载使用。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