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诗经・小雅》有云“维天有汉,鉴亦有光。”古人以汉水指代天上的银河。“天汉”既是中国古人雄视天宇的象征,也成为中华民族主体抟成的开始。
12月15日,“生活·信仰:汉代艺术百态特展”特展将在苏州博物馆西馆开幕。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苏博联合9家文博单位,展陈240余件组汉代文物精品。错金铜博山炉、摇钱树、五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胡人俑座灯、说唱俑等明星文物再现了汉代人日常生活中的勤劳与富足,也可窥见汉代人精神世界中对宇宙的想象,对生命的注解。
展厅现场
展厅现场 铜错金博山炉与当代艺术家的山水长卷
此次特展是继“天下惟宁:汉代文明的四张面孔”之后,苏博再一次聚焦汉代,将目光更多地投向汉代人的日常,从不同层面揭示两千年前汉代人的真实样貌。
澎湃新闻记者在现场看到,除了满城汉墓出土错金铜博山炉、摇钱树、五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胡人俑座灯、说唱俑等明星文物,更有汉阳陵、杨家湾、狮子山汉代三大兵马俑同台展出,清晰地向观众呈现了两千年前汉代人的烟火人间与神仙世界。而与限时展出的铜错金博山炉对照的是当代艺术家以博山炉为灵感创作的巨幅山水长卷,汉代人对仙山的想象与今人的创作在空旷展厅中形成古今对话,颇有奇幻交织之感。
展厅现场
苏州博物馆学术科研部许鑫城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展陈的文物根据“生活”和“信仰”分为两个部分,前者突出汉代人日常生活的安乐与富足,后者可一窥汉代人精神世界的祈盼与浪漫。
人间烟火气——汉代人的生活百态
“甘其食,美其服,安其居,乐其俗。邻国相望,鸡犬之声相闻,民至老死不相往来。”这是先秦古人对于社会生活的理想追求。及至汉代,天下一统,社会安定,百业振兴,生活秩序稳定而有序。日出而作、日入而息,男耕女织、儿孙绕膝,成为汉代人的日常。
展厅现场不同形制的陶楼、陶屋
不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居住永远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基本但也是最重要的需求。汉代的房屋建筑已消失在岁月烟尘中,幸运的是,墓葬出土各式各样的建筑明器将它们的模样凝固成历史,留存至今。展览上呈现了不同形制陶楼、陶屋。屋脊、檐角、瓦垄、斗栱、勾栏、窗棂,甚至屋内陈设、屋外装饰,也一丝不苟,细节毕现,就连居住活动其间的农人与禽畜都形肖神似,栩栩如生。
展厅现场
陶庖厨俑 东汉 成都博物馆藏
“夫礼之初,始诸饮食。”汉代是中国饮食文化和宴飨礼仪迅速发展和成熟的重要时期。农业的精耕细作带来粮食产量的提升,谷物加工工具的发明与推广,食材的丰富多样,带来烹饪方式的复杂化与精细化,由此又导致饮食器具的快速发展。鼎、簋、碗、盘、豆,壶、罐、瓶、瓿、樽,不论是食器还是酒器,种类繁多,装饰丰富,造型各异,连同案、盆、灯、炉等日用器,汉代人席地而坐,推杯换盏,对饮而食的宴饮场面如在眼前。
展厅现场
咸阳杨家湾兵马俑 西汉 咸阳博物院藏
咸阳杨家湾兵马俑 西汉 咸阳博物院藏
此次展览还有汉阳陵、杨家湾、狮子山汉代三大兵马俑同台。上世纪60年代,在秦始皇帝陵兵马俑发现以前,杨家湾汉墓出土的兵马俑最为有名。这些彩绘陶兵马俑的服饰、铠甲,马的毛色及鞯、辔等均施彩绘,其描绘之细致,数量之多,品类之繁新,步武之严整,为汉代出土文物所罕见。杨家湾兵马俑是西汉军队的缩影,一定程度上反映了西汉军队的组织结构。
展厅现场
狮子山楚王墓应是第二代楚王刘郢客或第三代楚王刘戊之墓。狮子山兵马俑坑即位于其西侧约400米处,共发现6条兵马俑坑,分为南北两处俑坑群。南部由4条兵俑坑组成,包括三条东西向坑和一条南北向坑,北部由两条东西向车马坑组成,共同形成一个建制完备、相辅相成的楚国军阵。共出土陶俑4000余件,有军吏俑、步兵俑、车兵俑、骑兵俑和陶马俑等。史载“楚兵剽轻,难于争锋”,狮子山兵马俑坑完整再现了西汉早期楚国军队的真实历史面貌。
东汉铜摇钱树 展厅现场
幽冥永生途——汉代人的精神世界
生死是人类永恒的话题。面对死亡的恐惧,上至帝王将相,下至民间庶人,追求长生不死,灵魂升仙,达到与日月同辉、与天帝同列的至高境界,成为汉代人精神世界的重要内容。
墓葬是古人认为可以通向幽冥永生的重要的场域和工具。从椁墓到室墓,从庙祭到墓祭,汉代完成了中国古代墓葬形制与祭祀的重大变革。从此,墓室被装饰成温暖的天堂:羽人接引,龙虎相伴,车马飞驰,日月永照,这里有丝竹钟磬之音,五彩斑斓之色,这里就是汉代人的永生之境。
铜摇钱树 东汉 绵阳市博物馆藏
展厅中央C位摆放的是1982年绵阳石塘出土的东汉铜摇钱树。坐高1.5米,由青铜树干、树枝和陶质树座组成。树座分为四层,上小下大,呈山形。摇钱树划分五节,每节挂叶片四枚,共二十枚叶片。叶片分两类。一类为杂技树枝,分上下两层。上层装饰凤鸟、植物、杂技等图案,下层由树枝连接六枚方孔圆钱,正面皆铸“五铢”,背面皆铸星座图。另一类为西王母树枝。主体为坐于龙虎座上的西王母,周围装饰人物、龙、马、鹿等图案。树干顶立一凤鸟,口衔枝蔓,展翅欲飞,前侧有一骑马仙人。
铜摇钱树 局部
许鑫城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从树座到树顶,是层层叠加、步步高升的设计,摇钱树也寓意着财富生生不息繁衍。铸造工艺高超,每片叶片仅有2毫米的厚度。这是东汉时期墓葬里重量级的陪葬品。”
着衣式陶俑 汉景帝阳陵
汉阳陵是西汉景帝刘启与王皇后同茔异穴合葬的陵园,始建于公元前153年,至公元前126年竣工,陵园总面积20平方公里,修建时间长达28年。帝陵陵园为方形,封土四周被81条呈放射状的陪葬坑簇拥着,出土数量众多的陶俑。汉阳陵男俑面部有须,发髻挽于脑后或头顶;女俑身材纤柔,面容姣好,发髻于脑后梳成锥形。每一个陶俑都造型生动,体态优美,温情含笑,举手投足间尽显汉家仪礼。动物俑主要有马、牛、羊、狗、猪、鸡等,数量庞大,造型逼真,种类齐全。这批动物俑生动反映了经汉初休养生息后,生产力快速发展,社会生活水平得到明显提高。
五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 东汉 焦作市博物馆藏
焦作博物馆藏的东汉连阁式彩绘陶仓楼也是这次展览的明星展品之一。楼前为长方形院落。院墙做出双阙,中部有可启闭的双扇门,门前卧一陶狗。仓楼四层可以拆开。一层开四个方形窗户,二层开两个门,三层开两个横方形窗,四层上部覆盖可以拆卸的四阿顶,开方形小窗。四层上卧一朱雀,在一、二层的正面和四隅转角处均置斗拱。在二、三层有长廊把主楼和附楼连接起来,附楼共三层。开一门三窗,楼顶覆盖可以拆卸的四阿顶,楼身用红色彩绘三角形、菱形、直线等纹饰。
五层连阁式彩绘陶仓楼 展厅现场
许鑫城向澎湃新闻记者介绍:“这种连阁式陶仓楼在其他地区还没有见到过,一层二层用来储粮,上层用来住人。朱雀代表了当时人们对天际的一个想象,汉代有仙人好楼居的观念,大家想象仙人居住于高楼高阁之上。”
西汉错金铜博山炉 展厅现场
此次苏州博物馆还专设一间展厅,空旷展厅只呈现河北博物院藏的西汉错金铜博山炉,而映衬着博山炉的是当代艺术家刘丹的巨幅山水长卷《太古初成》。这一空间中,古代与现代相结合,器物与绘画相结合。
西汉错金铜博山炉局部
西汉错金铜博山炉通体用金丝和金片错出舒展的云气纹。炉盘上部和炉盖铸出高低起伏的山峦。炉盖上因山势镂孔,雕塑出生动的山间景色,神兽出没,虎豹奔走,轻捷的小猴或蹲踞在峦峰高处、或骑坐在兽背上嬉戏玩耍,猎人手持弓箭巡猎山间。炉柄透雕成三龙出水状,以龙头擎托炉盘。工艺精湛,装饰华美,举世闻名。
展厅现场
汉代艺术中对于“引魂”的关注,通过博山炉中山川的隐喻,转化出了一个超越现实的“山水世界”。“当我们重构山水意念时,我们也在重构对生命的认知。”刘丹说,在创作中对汉代的造型元素予以特别的思考,目的是探索“山水画”背后的时空意识。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2025年3月9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