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000万位”旅客。丁平 摄
11月 28日,随着川航3U8890航班平稳降落在双流国际机场,成都国际航空枢纽迎来了历史性的一刻——年旅客吞吐量正式突破8000万人次大关。
至此,成都作为继上海、北京之后,我国内地第3个年航空旅客量突破8000万人次的枢纽城市地位进一步稳固,跻身“全球航空大都市二十强”。
成都双流现代化高品质临空经济示范区展。丁平 摄
值得注意的是,这第8000万名旅客到达的双流国际机场,在前段时间还有一个引发不少关注的标志性行动:与双流区组成政企CP,携手亮相作为世界五大航展之一的珠海航展,并得到了一个堪称“C位”的展位——正对开幕式所在场地,紧挨着国航、南航、东航等航司,与民航大学、民航二所等各大民航高校和科研院所为邻。
由此,双流区也成为中国航展史上首个“飞进”航空航天馆,“站上”中国民航局展团,展示临空经济示范样板的区(市)县。
成都双流现代化高品质临空经济示范区展获最佳组织奖。丁平 摄
早在2018年,双流区就正式提出建设中国航空经济之都的目标。这次与双流机场携手在世界级航展上“出道”,其实并不让人意外。一个是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全域承载地,一个是国内八大区域枢纽机场之一,如此强强联手,树立了政企合作发展的新样本,也对外展示了政企协力打造全国临空经济示范样板区的信心和决心。
珠海航展双流展区。丁平 摄
客货并举,持续提升航空枢纽能级
随着产业升级的不断加快,以大型枢纽机场为依托的临空经济,在全球范围内的重要性日益提升。因为技术、资本、人才等高端发展要素的流动和聚集,都离不开便捷、高效的航空服务,这使得临空经济发展占据了先天的发展要素优势。
在发展临空经济上,坐拥国际航空枢纽的双流区,可谓有着“近水楼台先得月”之便,在基础设施、开放平台、政策资源等多方面,都有良好的基础。
本文图片除标注外均由双流区委宣传部提供。
以双流区为承载地的成都临空经济示范区,早在2017年就由国家发改委、民航局批复,是全国第7个国家级临空经济示范区,今年也是该示范区获批的七周年。同时,双流区还拥有国家一类开放口岸、自贸试验区、保税区、保税物流中心等多个综合性开放平台,以及冰鲜水产品等7个指定监管场地/口岸。
不过,随着双流国际机场、天府国际机场开启“两场一体”运营,双流机场及双流区的下一步发展,也持续引发外界的关注。因为“两场一体”模式开启后,意味着双流区及双流机场在成都国际航空枢纽建设中不再唱“独角戏”,要想继续提升发展能级,就必须谋求新突破。
对此,双流给出的答案是——“客货并举、两业融合”,推动主导产业航空经济由以航空运营为主向以航空先进制造业、航空现代服务业“两业”融合转变。
具体来看,可以把双流区携手双流国际机场的转型之旅,主要归结为三个大的维度。
其一,推进传统的航空枢纽功能升级,充分挖掘客流、物流上的差异化竞争优势。
作为老牌国际枢纽机场,双流机场汇聚的基地航空公司数量多,一直是西南基地航司聚集高地,航线数量也居全国前列。同时,口岸功能齐全。这样的综合基础,为双流机场提升“客货并举”服务能力,提供了巨大的挖潜空间。
如客运方面,近年来双流机场的临空精品商务特征越来越明显。在“两场”运营的背景下,2023年双流机场旅客吞吐量依然维持在3000万人次的高水平上。尤为值得一提的是,快线旅客占比高达44%,明显高于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内的另外两大枢纽机场——天府机场、江北机场。另外,双流机场公务机起降架次连续多年居中西部第一。
目前,双流机场紧扣精品商务、公务机、大飞机三大方向,加快打造“一门户、两基地”:全国知名的临空精品商务门户;成渝世界级公务机FBO基地;国内领先的大飞机示范运营基地。预计经过三到五年,双流机场基本建成“一门户、两基地”,推动相关年产业规模突破1100亿元。
客运服务之外,双流机场也在加大力度挖掘航空物流潜力。
随着全球产业升级,现代航空物流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一个有代表性的发展动向是,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都提出要打造中国版“孟菲斯”。这种激烈竞争氛围下,作为在2022年就联合天府机场获批成为空港型国家物流枢纽的双流机场,体现出了较强的竞争力。
比如,双流机场的物流体系和口岸功能一直就比较完备。建有百万平方米级的各类标准化仓储设施和众多国际物流功能平台,聚集了全球20余家知名物流集成商。同时,拥有最全指定监管场地/口岸,通关高效便捷。像2023年,双流机场三文鱼进口贸易量占全国5%,仅次于北京、广州。
四川双流经济开发区。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官网
在上述“软硬件”优势的基础之上,双流机场继续加大了创新力度。如大力实施航空物流模式创新,首创通过下穿隧道实现机场空侧功能延伸至国际快件中心,通关效率提升 50%以上。此外,围绕两场货物高效转运需求,在民航局支持下创新两场“一站通”模式,实现货物“一次安检、两场互认”,转运效率提升20%,被民航局评为全国智慧物流典型实践案例。
目前,双流机场运营定期国际货运航线达23条、覆盖“欧美亚非”全球四大洲。2023,双流机场航空物流交上一份引人瞩目的答卷:货邮吞吐量53万吨,居全国第7、西部第1。同时,还深化“两场一体”协同高效运营,服务成都打造全方位门户复合型国际航空枢纽,助力两场实现货邮77万吨、增长26%。
航空物流能力的提升,直接为区域经济发展带来了更强的动能。数据显示,今年前三季度,双流区外贸进出口总值达到735亿元,同比增长高达34.9%。
成都市双流区人民政府官网
当前,双流机场还在优化布局国际航空货运网络、培育发展高能级物流集成商、推进物流园区提档升级等方面继续发力。预计到2030年,双流机场将构建30条通达全球节点城市的国际航空货运航线网络,打造国内国际双循环物流门户枢纽和“一带一路”供应链要素配置运筹中心。
未来,随着成都GDP总量在2万亿基础上的继续增长,以及对外开放程度和适航产业的快速发展,无论是航空客流还是航空物流,都仍有可观的增量需求待释放。这无疑为双流机场在“两场一体”新格局下,助推航空枢纽功能实现差异化的“客货并举”发展,提供了巨大的潜力。
今年8月,相关部门发文提出,加快推进“3+7+N”国际航空枢纽功能体系建设。其中,就明确要提升成都等7个国际航空枢纽区位门户复合型功能。城市航空枢纽门户定位的整体升级,也自然为双流机场航空枢纽功能的持续壮大,进一步拓宽了想象空间。
上、下延伸,不断壮大临空经济产业链优势
现代临空经济,是一个外延广泛的复杂系统,依托大型枢纽机场发展航空客运、物流只是其中的核心一环,也是每个机场的最基础业务。而要提升临空经济的综合竞争力,还离不开在延伸上下游产业链上“做文章”——这是双流区携手双流机场“转型”的第二个维度。
这方面,近些年的探索中,双流有两个具有代表性的方向。一是,向产业链上游拓展,重点扩大航空维修和研发制造优势。
随着全球航空市场的发展,包括运营飞机数量的持续增加,航空维修产业的市场空间也在持续扩大。有数据显示,2023年,全球航空维修市场规模已超过2200亿美元,预计到2029年将增至2800亿美元。而同期亚太地区飞机维修市场规模也达到了264.4亿美元,到2032年预计将增长至403.2亿美元,平均年增长率为4.8%,可谓市场前景广阔,大有可为。
这种背景下,航空维修产业已成为不少地方推动临空经济发展的一个重要布局方向。如日前新疆就启动了首个飞机保税维修业务。
不过,与一些新的入局者相比,双流在这个领域,堪称是资深“玩家”。
一个重要优势就是,产业链完善。目前双流聚集了空客、四川国际(发动机深度维修)、川航维修、Ameco等全球知名航空维修企业10余家,涵盖了航线维护、飞机定检、飞机大修、发动机大修、部附件及APU维修、客改货、拆解等全产业链环节,具备一站式维修能力。
近年来,双流航空维修产业的“强链”步伐继续加速。一个标志性进展是,今年初,空中客车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在双流区正式投入运营,这是全国首个飞机全生命周期服务中心。该项目总投资60亿元,项目总用地面积约919亩,规划建设停放125架飞机,主要开展从飞机停放、存储到维修、升级、改装、拆解、回收以及拆解后的二手可用航材分销业务等覆盖飞机全生命周期的服务。
2023年,双流航空维修产业规模已达83.5 亿元,产业规模排名全国第四,仅次于上海、北京、广州,是全省航空维修产业主要承载地和成渝世界级机场群建设的重要保障基地。像四川国际就是全球首家可维修C919大飞机LEAP-1C航空发动机的大修厂。
双流提出的目标是,力争到2027年基本建成国产大飞机一站式维修基地、全球航空维修产业高地,推动2030年航空维修产业规模达200亿元。
维修之外,航空研发制造也是双流拓展临空经济上游产业链的重要抓手之一。目前,双流依托全国唯一的大飞机机载设备适航审定中心,发挥其在促进民航业与民航工业融合发展的平台作用,规划建设大飞机机载设备研发制造产业园。同时,双流还拥有大飞机高原研究中心、加德纳航空、通宇航空等企业和研发机构10余家。下一步,将聚焦国产大飞机“机载设备”“零部件”两大方向,打造机载设备和零部件研发制造产业集群。
当前,三条以航空维修、研发制造等为核心的主导产业链已在双流初具雏形:以中国商飞为链主的国产大飞机产业链;以空客为链主的航空循环产业链;以民航审定中心为链主的机载航电产业链。它们将共同成为双流全区航空产业新的增长点。
上游拓展航空维修、研发制造产业,下游则是重点壮大航空现代商务产业。目前,双流已构建起了涵盖航空服务、总部经济、航空特色会展等为代表的航空现代商务体系。
这一方向的确定,既是因地制宜、充分承接枢纽机场所带来的商务需求,也生动体现了机场与城市的结合。
一方面,双流机场,流量充足、商务资源富集。双流航空港不仅拥有超3000万的高端流量,还聚集了重点企业57家,2023年营收规模达185亿元;另一方面,作为中心城区的双流区,以奥特莱斯、澳康达、希尔顿、空港体育公园等为代表的“吃住行游购娱”全链条产业生态,已初步成形。
众所周知,双流机场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离城区近。在全国主要大型机场中,双流机场是距离市区最近的4F级机场。这让旅客在便利获得航空服务、共享城市服务的同时,也为城市围绕航空枢纽做大做强航空商务经济,提供了巨大便利。
近年来,双流还致力于进一步打破机场与城市的空间格局界限。这意味在机场客流与城市基础设施、消费场景之间搭建更高效的连接通道,从而放大商务活力,为发展高能级总部经济、高溢出会展经济、高品质消费经济,推动流量经济转化,构筑更完善的配套保障。
事实上,依托国际航空门户,双流正在积极打造“来川到蓉”的空港商圈。如围绕将“枢纽流量”转化为“经济增量”,在现有时尚消费和休闲文旅的基础上,培育发展适航总部、时尚消费、贸易经济、精品展会“四类”业态。预计到2027年,将航空现代商务区打造成为枢纽流量转化高地、区域经济增长极、机场城市示范区。
这样的尝试,置于当前提振消费的大背景下,更显积极意义。要知道,航空港汇聚了高端流量,本身就意味着给城市创造了一个高质量的流动性的消费客群。如果能够因势利导,便完全可以释放巨大的消费潜能。
这方面,在全球范围内是有成功榜样的。如多次被评为“全球最佳机场”的新加坡樟宜机场,就通过促进旅游与商业的深度融合,成为全球航空旅客的购物天堂。双流机场积极利用城市机场的优势,在现代航空商务上持续发力,完全可以为双流区的消费活力贡献更大力量,乃至为成都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增添新的场景优势。
提升航空枢纽辐射能力,积极发展适航产业
“过去是城市的机场,如今是机场的城市。”全球空港经济之父约翰·卡萨达的这句话,在谈论城市与机场的关系变化时,被广泛引用。
而“城市机场”到“机场城市”的转变,机场和城市物理边界的重构程度只是其一。更重要的是,要看城市发展与航空经济发展之间的“共振”程度到底有多高。比如,临空经济产业对推动城市的发展,到底发挥了多大的价值?
可以参考的数据是,2023年,双流区地区生产总值达1198亿元。其中,临空经济示范区的生产总值达778亿元、占 65%;航空产业增加值占全区GDP约14%。临客经济示范区和航空产业与城市总体发展上的这种“强关联”,可以说是双流变身为“机场城市”最有力的证明。
当然,临空经济产业不仅仅是狭义上的围绕航空枢纽功能上下游的航空经济,也还包括向周边的产业延展,这可统称为适航产业。而积极利用航空港要素资源,发展壮大适航产业,正是双流区和双流机场近年来加快“转型升级”的第三个维度。
数据显示,近年来双流区的电子信息、生物医药等适航产业集群快速发展,产业规模已超1500亿元。
从发展进展看,电子信息产业方面,双流成都芯谷作为全市电子信息和数字经济产业生态圈的重要承载地,已引进中电九天、成都华微、中国网安等重点企业,现有“四上”企业58家,高新技术企业34家,专精特新企业15家,并获评中国集成电路高质量发展优秀园区。
成都芯谷产业功能区。
生物产业方面,双流区与成都高新区共同建设的天府国际生物城,聚焦现代生物技术药、化学创新药、高性能医疗器械、专业外包服务、健康服务五大细分领域,累计落户项目超360个,总投资超1400亿元。
值得注意的是,电子信息和生物医药已成为与航空经济产业并驾齐驱的双流三大支柱产业。就此可以说,双流区的支柱产业,都是围绕临空经济优势构建起来的。
这样的支柱产业体系特点,其实也是双流航空枢纽能级和辐射能力不断提升的一个重要注脚。一方面,这些产业的相关产品运输及发展要素的聚集,都对航空的依赖度较高,都属于资本、技术、人才密集型产业,它们的发展壮大,说明临空经济示范区在高端发展资源和要素的聚集能力上有了新的提升,可以满足更多周边产业的发展需求。另一方面,这些产业进一步发展壮大,也将反过来对航空服务、物流等业务的发展带来新的支撑。
由此,围绕航空港和临空经济示范区,双流正在形成一个良性的、相互支撑和融合发展的产业集群格局,持续为“机场城市”的发展,注入强劲动能。
以开放为引领,擦亮高品质空港双流招牌
航空港,被视为是城市距离世界最近的地方。这样的区位优势,将为机场所在地添加更多的开放动能。
对于“因港而兴,因港而美”的双流来说,航空港和临空经济示范区的发展,不仅拉近了与世界的物理距离,也更内化为一种开放的气度和气质。
如在营商环境的打造上,双流区就积极向外确立坐标系和学习对象,对标新加坡及北上广深等国内外先进地区经验,不仅把实施优化营商环境列为“一号工程”,而且持续更新营商环境优化举措,至今已发布6.0版,共计90条具体措施。并且这里面,还包含项目用地“一码管地”等48项双流自主改革举措。
就在上个月,双流区获评2024年度“企业家幸福感最强市(区)”。自2018年起,双流区已连续四年获评“中国营商环境百佳示范县市”。统计显示,在成都市营商环境评价中,双流区连续四年位列优秀档次,2023年荣获成都市营商环境建设先进区(市)县、成都市营商环境企业口碑度优秀区(市)县。
得益于营商环境竞争力优势的确立,近年来双流区的企业和项目汇聚成加速之势。2023年,双流全区规上工业企业达455家,排名全市第1;新引进项目71个、总投资626亿元,建成省市重点项目15个。
就在此次航展首日,双流区主办的集中签约仪式上,一批来自上海、浙江、天津、四川等涉及商业航天、绿色航空燃料、飞机机载设备、中小型无人机发射与回收系统、航空航天零部件激光3D打印制造、航空机械加工、航空培训、无人机产学研用等多个领域的企业专程来访、签约。据了解,开幕式当天双流共计签约项目18个,总投资约72亿元。
一个地区的发展,既要靠营商环境吸引企业,也要靠公共服务和综合环境建设吸引人才。近年来,双流区坚持“以产引才、以才兴产”,围绕全方位引才聚才、全链条育才留才、全周期服务人才、全过程统筹调度,持续打造具有区域影响力的创新人才高地。
其中,双流在公共服务品质上对人才的吸引力,更是给外界留下了深刻印象。一个广受关注的点是,早在2009年,双流区就开始推行高中免费教育政策;到2011年,在全省率先全面实现12年免费教育。
营商环境和公共服务品质的双重提升,让双流成为“人气”汇聚的高地。数据显示,2023年,在成都的20个行政区划中,双流区常住人口总量、增量均排第一 。
通过持续的探索实践和开放创新,无论是在航空经济发展、航空枢纽能级提升,还是现代产业体系构建和公共服务完善等诸多方面,双流都走出了一条有自身特色的“机场城市”之路。这或许也是它能够在珠海航展上作为首个展示临空经济示范样板的区(市)县亮相的最大底气所在。
展望未来,携手双流机场,双流区持续朝着加快打造社会主义现代化高品质空港双流的目标坚定迈进,不仅将书写新的区域经济发展篇章,也将为“两场一体”下的机场与城市转型发展继续探路。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