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诗教学会成立于2010年。筹建时恰逢叶嘉莹先生来广州,我和彭玉平教授到她下榻的白天鹅宾馆拜见先生,特邀其担任中华诗教学会荣誉会长。先生欣然应允。
2016年春节前后我和太太住在天津,特请汪梦川教授联系拜访叶先生。汪是叶门博士,诗词创作和学问俱佳,执教于南开大学中文系,是中华诗教学会理事。由他联络引领,我们得以顺利拜见叶先生。梦川兄先领我们参观了南开大学建成不久的迦陵学舍,月亮门口的对联是“入世已拼愁似海,逃禅不借隐为名”。梦川说:对联是叶先生撰写的,“迦陵”二字是顾随先生书法,对联书写者是加拿大谢琰先生。
我很喜欢馆内陈设,有一幅速描叶先生画像上题有先生的诗句“未应磨染是初心”。人生难得长葆初心,叶先生的“初心”诗意盈盈。
我向她简要汇报诗教学会成立以来的主要工作:诗赛、诗校、诗教研究。事前打印了两页纸的汇报提纲,她边听边看,频频表示赞赏。我奉上几本体现诗教学会成果的《余事集》(学会理事们的诗词选,其中有叶先生诗词十八首)和《今风雅》(学生获奖作品集),她愉快接收了,客气地说“有空仔细看看”。先生欣然与我们合影留念,这是我与叶先生唯一合影。
2021年中华大学生诗词大赛(总第十二届)由四川大学和中山大学合作承办。赛事选题范围是我设计的:一、读叶嘉莹;二、咏荷。专门致意叶先生,因为我编《余事集》时读过她写的《木兰花慢·咏荷》:
花前思乳字,更谁与、话平生。怅卅载天涯,梦中常忆,青盖亭亭。飘零自怀羁恨,总芳根、不向异乡生。却喜归来重见,嫣然旧识娉婷。 月明一片露华凝。珠泪暗中倾。算净植无尘,化身有愿,枉负深情。星星鬓丝欲老,向西风、愁听佩环声。独倚池阑小立,几多心影难凭。
情怀感人,词艺娴熟,堪为后学典范。读此词方知先生乳名“荷”。又值纪录片《掬水月在手》公映,其中也谈到先生乳名。我希望更多人阅读她的著述和人生。从参赛作品看,学生们读得全面深致,包括先生的学术著作、诗词作品,人生经历,影片《掬水月在手》等。研究生诗组冠军楚凌岚(新加坡国立大学)《咏荷》诗云:
情丝褪尽心犹苦,春恨秋愁集一身。叶老更宜听雨句,衣残不售采香人。
形容至简尤知性,颜色都无更有神。还向静中成古意,寒塘野水养天真。
作为终审评委,我更喜欢亚军李俊儒(北京交通大学)的七律《读叶嘉莹》:
帆悬海外欲何之,故国迢迢饶梦思。百难遭逢飞木叶,一生心力付歌诗。
山河好见澄清日,风雅还当持护时。漫看春归桃李盛,不须重叹逝如斯。
参赛作品纷纷称赞先生光风霁月、满怀芳净、冰魂素心,表达各种敬仰之情。
颁奖典礼时播放了叶先生的视频致辞(拜托汪梦川教授录制的)。先生说很感激诗教学会同仁用心设计了这样的话题,“深感荣幸,愧不敢当”。她说特别喜欢这些获奖作品,创作水平令人欣慰。希望学生们好好读诗写诗。她说“诗词使人生更美好”。
这句话我曾亲耳聆听过三次,是她七十一岁在复旦大学讲学、八十岁在中山大学讲学、九十岁再临中山大学讲学。
1995年秋,华东师大召开词学研讨会,叶先生到会,台湾大学吴宏一先生发言时谈到曾专程到加拿大看望叶先生,说着说着动情泪目。叶先生立即亲切温和回应,令人如沐春风。之后应王水照先生之邀到复旦大学讲学。王先生主持说叶先生比自己年长十岁,但精神风采更像年轻人,是学者的榜样。叶先生讲她的“兴发感动”论,那是我读硕士时就反复阅读学习过的理论。我给她买了饮料和矿泉水放在讲台上,她只顾演讲,几乎没怎么喝。
2004年叶先生应邀到中山大学讲座,陈春生教授(时任副校长)主持。照例是座无虚席。演讲结束时陈校长忽然请我说几句,我诚惶诚恐,将自己的《水云轩诗词》敬呈叶先生。因为读过她《留别哈佛三首》,其一云:
又到人间叶落时。飘飘行色我何之。曰归我自悲乡远,命驾真当泣路歧。
早是神州非故土,更留弱女向天涯。浮生可叹浮家客,却羡浮槎有定期。
漂泊的情怀令我感动,便应景献词,给她读了拙作《漂泊》中的几句:
漂泊是一首歌/从岁月的枝头流过
漂泊是一杯酒/斟酌在黄昏风雨后
为了一串串梦想/就把日子装进行囊
每个驿站都像是家/寻芳不觉醉流霞
每个渡口都像是归期/常倚清流数鬓丝……
叶先生仔细倾听,表示很有同感。
2014年,叶先生再度讲学康乐园(中大南校区)。怀士堂何止是座无虚席,简直要挤爆了,站着的人好像比坐着的还多,密不透风,保安们十二分紧张。讲台上依然是从容优雅谈吐清晰的叶先生,用唐宋明清人的诗词说明“弱德之美”,说明作者与诗词、诗词与读者之间的“兴发感动”关系,说明“诗词使人生更美好”。
叶先生百岁人生虽然有许多坎坷和不幸,但她一直借助诗词营造美好,的确达到了很高很美的境界,令人高山仰止。
2023年,《海南热带海洋学报》第六期特辟“中华诗教研讨专栏”,约我充当“栏目主持人”。我意外看到南开大学副教授李云博士的文章《叶嘉莹诗词人生及其家族文化特质》。文章将叶嘉莹诗词人生与其家族文化乃至近世以来满汉文化变迁通观深论之,尤其对其“弱德之美”品格的渊源进行深入挖掘。全文经叶嘉莹本人和她胞弟之子叶言材“亲自审订,获得首肯,同意发表”。此文全面展示了叶先生的诗者生涯,并探析其文化基因和精神品格,许多第一手资讯非常珍贵。
“弱德之美”是此文的一条重要意脉。作者从叶嘉莹的“弱德”个性,追溯到叶氏祖辈诗礼传家,叶嘉莹父亲叶廷元“弱德之美”的生命内涵。
我曾多次忖度叶先生在阐释古典诗词、阐释诗词之学、解释朱彝尊《静志居琴趣》时强调的“弱德之美”,知道那绝非软弱之义。于诗词而言,“弱德之美”近似“婉约”“阴柔”,就是含蓄委婉,言不尽意,意在言外。那是一种优雅温润的审美品质。于人而言,应该是含蓄内敛,不张扬不凌厉,谦逊不争,低调温和,从容淡泊的性情。“弱德”不是软弱,其内在品格是宽厚坚强,是惠人淑世。李文提到叶先生多次捐赠个人平生积蓄达四千多万元(合人民币),设立奖学金、诗教基金,支持诗词事业,资助教育事业。一位曾经含辛茹苦、备历艰辛、终生以治学教书为业的诗人学者能有多少钱呢?她终生的积蓄也不过如此吧?她的“弱德之美”真如山高水长。这让人不禁联想到苏轼,那也是一位动不动就捐出全部积蓄的人。
由叶先生参与发起并任社长的“恭王府海棠雅集”,历京华岁岁,2024年暮春移至余杭举办,我特作《锦堂春慢》共襄风雅,特别致敬百岁迦陵社长,虽然先生并未亲莅会场:
长忆当年,恭王府邸,芬芳树下销凝。负笈临岐执手,粉泪盈盈。从此天涯海角,如风如水如萍。遇海棠处处,细认都无,故国娉婷。 常诵东坡诗句,想崇光色貌,高烛心情。最是素心君子,韵远神清。此际春华又绽,可识得、白发卿卿。再理沧桑心事,依旧当初,袅袅风轻。
春去冬来,叶先生百龄驾鹤,堪称“仁者寿”了。后学悲之悼之,此际再读先生的著作和人生,回想数次面谒聆听之情景,“兴发感动”空前强烈,不知如何表达,因叹情长言短,纵历数十年文笔生涯,却难写绵绵不尽之哀思。谨致《高阳台·咏仙荷敬悼叶嘉莹先生》:
一代名媛,千秋懿范,如荷如碧清嘉。毓秀钟灵,人间允寄仙葩。恭王府邸芳华绽,便从容、管领烟霞。遇驼庵,义理辞章,侍坐分茶。 惊鸿照影无南北,课罢弦歌处,星斗横斜。益友良师,怡然云里生涯。沧桑阅尽心如水,但皈依、平仄人家。任迦陵,学舍人来,采采蒹葭。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