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2日至23日,第二届中国科技伦理高峰论坛在复旦大学举行。
活动现场 复旦大学供图
本届高峰论坛由中国科技伦理学会(筹)联合中国伦理学会、中国计算机学会、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等13家国家一级学会共同主办,汇聚了来自哲学、社会学、计算机科学、医学、生物学等多学科、多领域的专家学者。
上海交通大学党委书记杨振斌在发言中提出,构建科技伦理的大厦需要汇聚科学家、伦理学家、政策制定者以及社会各界的力量。面对新时代的科技挑战,中国自然辩证法研究会将持续助力科技伦理治理的研究工作,为科技伦理的建设与发展注入更多智慧和动力。
在主旨报告环节,中国科学院院士、北京大学教授梅宏从数字技术与数字化的定义出发,结合现实案例探讨了社交软件、自动驾驶汽车技术、人工智能大模型、网络平台算法中存在的数据滥用、归责困难、隐私泄露等问题,呼吁冷静对待当前的人工智能浪潮,为数字技术研究设立禁区。
中国科学院院士、中国生物工程学会理事长高福强调,在人工智能时代,生命医学领域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信息流行病”概念凸显了真假信息的混杂传播所产生的复杂伦理问题,而人工智能则可能加剧虚假信息的生产与传播。对此,科普工作就像社会的疫苗,是预防信息流行病的必要手段。
高福院士现场演讲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员、中国伦理学会会长孙春晨认为,对于科技伦理治理而言,多学科协同研究能够促进学科间的交流合作,整合不同学科的理论方法,从而能够针对具体科技伦理问题提出切实的解决方案,推动科技伦理治理的创新与发展。他特别指出,应用伦理专业硕士学位的设立,正是培养多学科人才的重要一步。
论坛共设置了七个专题论坛,分别聚焦科技伦理基础理论、人工智能伦理、数字技术伦理、生物技术伦理、负责任创新与科技治理等领域中的前沿议题,全方位深入探讨科技伦理研究的深度与广度。
本届高峰论坛以“跨越边界的科技伦理”为主题,凸显了科技伦理治理领域跨学科研究的重要意义。面对日益复杂的科技问题,单一学科的视角已无法充分应对,唯有通过不同学科的深度合作,才能有效解决科技创新中蕴含的伦理难题。未来,正由中国科协与复旦大学推动筹建的中国科技伦理学会也将在此背景下发挥重要作用。为构建符合中国特色的科技伦理学科体系,深化跨学科合作,推动科技伦理研究的理论与实践结合,促进科技创新与伦理的协调发展贡献中国智慧。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