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6-19世纪中叶,统治南亚的卧莫儿帝国,奏响了印度艺术史中最灿烂耀眼的乐章。与古印度以宗教信仰为中心的浮雕、建筑和壁画不同,卧莫尔艺术以精湛绘画、华丽珠宝、奢华服饰和工艺品为特征,构图精致、色彩明艳、炫彩华美,是南亚审美新范式。小说《我的名字叫红》中的细密画,是卧莫儿画家绘制的王朝史书,开启了印度系统编年历史,可谓“绘画版印度《史记》”;莫卧儿皇帝沙贾汗为爱妻建的泰姬陵,是世界七大建筑奇迹和“印度明珠”;卧莫儿珠宝、家具和服饰,是当代高级定制珠宝和时尚的灵感来源。卧莫儿艺术,也将今天敌对分隔的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及阿富汗、伊朗部分地区融为整体,一脉相承、多元共存的国际主义南亚,跨越了国界藩篱。
比奇特尔,《贾汉吉尔在沙漏宝座上》,1625年,卧莫儿 美国华盛顿弗瑞尔美术馆(Freer Gallery of Art)藏
阿克巴大帝接见波斯使节,《阿克巴本纪》,1590-95年,卧莫儿 图:V&A Museum
尽管卧莫儿帝国距今已约500年,但今日世界,大到国际大事,小到搞笑段子,都非无缘无故:印巴为何分治;印度为何曾是英国殖民地;莫迪为何能在印度执政;八竿子打不着的印度和加拿大为何产生嫌隙。当网民嘲笑刷屏的印度“土豪婚礼”和珠光宝气的“土豪风”时,又对卡地亚、宝诗龙珠宝毕恭毕敬,殊不知这两者是同一回事。严肃或可笑的奇闻轶事,若能从历史中寻找答案,便能更好理解他者与世界。
印度泰姬陵是最著名的卧莫儿建筑
泰姬陵纪念碑水彩图,1836年,印度德里 图:V&A Museum
若把印度卧莫儿王朝和中国清朝类比,当下的我们或许更容易理解。两者都存在300年左右,都是少数民族外来统治者,都是两国末代封建王朝,命运终结都与西方殖民者有关。擅于书写的中国人为此留下浩如烟海的古籍史记,但很难获得速食时代人们的注意力,而更擅长视觉语言的卧莫儿,用精湛漂亮的艺术奇观,带现代人走入遥远的过去。了解印度和卧莫儿,没有比艺术更适合的渠道了。
本文对照伊斯兰细密画三大流派,展开帝国史记般的卧莫儿细密画卷,从神学幻想中的帝王寓意画,到拉杰普特人的田园牧歌,一窥作为早期全球化一角的南亚次大陆,在细密画艺术中,奏响世界主义颂歌。
一、伊斯兰细密画:奥斯曼、波斯与卧莫儿
十六世纪末,奥斯曼帝国苏丹委任细密画家秘密绘制一本伟大的书,以歌颂帝国荣耀。不久,参与作画的细密画家离奇死亡,离乡归来的青年“黑”与画坊总监一起侦查凶案,在对画家蝴蝶、鹳鸟和橄榄展开调查后,发现破案线索,就藏在未完成的细密画中。诺贝尔文学奖得主奥尔罕•帕慕克的成名作《我的名字叫红》,为当代人打开通往细密画的大门,细密画神秘、精细、华丽,直通伊斯兰统治者的精神宫殿。
《我的名字叫红》外文版与中译版
与《我的名字叫红》中的奥斯曼细密画几乎同期的,是南亚卧莫儿(Mughal Empire)细密画,与奥斯曼细密画、波斯细密画并称伊斯兰细密画三大流派。波斯细密画起源最早,卧莫尔细密画在波斯基础上升华,形成自成一派的南亚风格,相比之下,奥斯曼细密画反倒没有《我的名字叫红》中描述的那么耀眼。
卧莫儿帝国是突厥化蒙古人帖木儿后裔巴布尔,在南亚建立的封建专制王朝,包括今印度、巴基斯坦、孟加拉、阿富汗、伊朗部分地区,历时331年。首都在印度北部阿格拉、旧德里、法泰赫普尔西克里(Fatehpur Sikri)和巴基斯坦拉合尔间流转,以1526年首任皇帝巴布尔开始,以1857年印度土兵起义失败后被俘虏至缅甸的末代君主巴哈杜尔•沙二世为终结。卧莫儿人口约1.2-1.58亿,占当时世界人口约20-23%。
1700年鼎盛期的卧莫儿地图(左)与皇帝奥朗则布(右)图:The Howard Hodgkin Collection
与奥斯曼帝国相似,卧莫儿帝国也由中亚穆斯林游牧民族建立,对印度而言属外来政权。奥斯曼帝国(1299-1923年)与卧莫儿帝国(1526-1857年),一个是近东/中东帝国,一个是南亚帝国,都经历了由传统穆斯林政权,向多民族跨区域政权的转变,并受到近代欧洲文明影响,从封建政体走向现代化。奥斯曼帝国一战后解散,是今日中东雏形;卧莫尔帝国是南亚成为英国殖民地前最后的统一政权,卧莫儿之后,南亚进入殖民地时代,并导向今日的印巴分治。奥斯曼与卧莫尔有很多文化交际,卧莫儿艺术涵盖土耳其式浴室和细密画。
绘有伊斯兰书法的黑金容器,1580-1600年, 卧莫儿 图:V&A Museum
浓烈的波斯文明内核是卧莫尔帝国的显著特征。作为帖木儿后裔,卧莫尔统治者以伊朗呼罗珊政权为支柱,与波斯联军南下印度,击败德里苏丹国。阿富汗喀布尔是卧莫儿的故乡和后花园。卧莫尔建筑有波斯花园和中亚风格,早期的卧莫儿细密画可以说是照搬波斯细密画,后来才逐渐发展出自己的风格。
图8 以波斯诗人尼扎米《五卷诗》为创作题材的细密画,青年马吉农(上方橘色衣服男子)躲在帐篷外偷窥心上人莱拉(帐篷门口站着的女子),二人最后殉情自杀, 1556-1565年, 波斯 华盛顿弗瑞尔美术 藏
细密画是手抄本插图,被伊斯兰王朝用来记载历史。最早的细密画出现在13世纪上半叶是波斯,伊尔汗王国首都大不里士曾是细密画中心,借鉴了中国宋朝画院制,受工笔画影响,崇尚写实形似,以精谨细腻的笔法描绘,以形达意。细密画全盛期是1502-1736年的波斯萨非王朝,也是卧莫儿细密画的鼎盛期,即阿克巴大帝、贾汉吉尔、沙贾汗三位皇帝统治的1560-1660一百年间。
通过对比奥斯曼、波斯和卧莫儿三大细密画流派,可以了解卧莫儿细密画的独特风格。
1.1 人物肖像
左:《官员像》,1650年,奥斯曼帝国;中:波斯细密画家里萨•阿巴斯的人物画,1609年;右:《阿拉姆吉尔皇帝画像》,1700年, 卧莫儿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 藏
奥斯曼和波斯的人物造像中,姿态微测,露出脸庞3/4,而卧莫儿人物是1/2。只露半张脸,是卧莫儿细密画的显著特征。
奥斯曼细密画中的贵族
奥斯曼人物画较程式化和潦草,色彩单一,造型卡通,有小人书和漫画感。
里萨•阿巴斯,《阅读的青年》,波斯,1625-1626年
波斯人物更为文雅,姿态生动,故事感强,色彩和谐优美,布景精致,有家具、植物和工艺品。
《沙贾汗画像》,1617年, 卧莫儿 图:V&A Museum
卧莫儿细密画借鉴了波斯人物画技法,精细绘制的布景、装饰、书页花纹边框和伊斯兰书法,色彩丰富。面部露出1/2,身体露出3/4,表情姿势不如波斯人物灵动,站姿肃穆,更多笔墨放在服饰上,装扮和珠宝是卧莫儿人身份的重要象征,华丽装扮显示帝王的高贵身份。
1.2 建筑构造
建筑是细密画的内容重点,细密画中的建筑没有透视,在平面中呈现景物全貌,表现“真主可以看到一切”,“一切骗不过真主的眼睛”的信仰。瑰丽奇幻的建筑,带观者进入一个华美又近乎幻想的世界。
左:苏丹慕拉得三世,《极乐书》,1582年,奥斯曼帝国;右:《优素福追逐祖莱哈》,1488年,波斯
苏丹皇宫从中间向两边敞开,呈三角构图,帝王坐最中间,奴仆在两边,奥斯曼手抄本《极乐书》是典型的宫殿建筑构造,尽管非常华美,但与波斯和卧莫儿相比,还是存在差异。
波斯细密画中层叠错落的宫殿,1539–1543年,波斯
奥斯曼细密画中的人物是肥胖的小矮人式,加上略浓艳的色彩,没有波斯的《古兰经》抄本精湛。《优素福追逐祖莱哈》中的三层建筑,观者沿着楼梯从下到上,观赏伊斯兰式大门、玄关、客厅、私密卧室与屋顶,空荡的建筑中是偷情男女与禁忌爱情,悬挂在方形建筑之外的阳台,暗示出轨与离经叛道,画家单靠建筑,就能讲出爱情故事的戏剧效果。
暗杀阿克巴大帝,《阿克巴本纪》,1564年,卧莫儿 V&A Museum 藏
层叠建筑和远近布置的处理,也表现在卧莫儿细密画中。《阿克巴本纪》中近处的城门、中处的宫殿门、庭院,远处的城堡和城墙,层层勾勒等级森严的宫廷及上下级关系,没有透视的全景式构图,代表帝王控制全局。
1.3 曲线构图
构图代表画家巧思,是画家提供给观者的方法论,让观者在信息密集的盛宴般图画中,看到画家想让观者看的故事,引导观者根据先后顺序听故事。对说书人而言,即使是同样的内容,先说什么,再说什么,直接关系故事走向,很可能讲出不同的故事。作为史官的卧莫儿细密画家,通过巧妙的构图曲线,充当说书人与向导角色。
“哈夫塔维德七子与蠕虫”,《列王记》,波斯
构图曲线借鉴自波斯。《列王记》的“哈夫塔维德七子与蠕虫”的故事,是S型构图,从右下角开始向左上方后,再迂回到右上角,从因养蠕虫而暴富的哈夫塔维德的城门说起,窥视女眷圈养蠕虫的花园,再到豪华的宫殿,直到布有中国式假山的秋日后花园。
阿克巴大帝攻占堡垒, 《阿克巴本纪》,1590-95年,卧莫儿 图:V&A Museum
卧莫儿则以更直白的大斜线,建构剧烈的战争场景,《阿克巴大帝攻占堡垒》中激烈的战斗,随斜线从左下角向上推至右上角的高山上,动态叙事跃然纸上,而左上角的城堡高高在上,远离战争,象征稳固的帝王政权。
二、史记画册:宫廷秘史
卧莫儿的重大历史影响,是将伊斯兰教带入南亚,锡克教也萌芽于莫卧儿王朝时印度教和伊斯兰教的交流中,这是今印-巴-孟加拉,及印度内部各教派分野的重要渊源。作为宫廷《史记》的细密画,记录了伊斯兰统治者的统治方略和治国理念。
2.1 国务政治
作为外来民族,卧莫儿把尊重本土宗教作为立国之本,历代皇帝遵循该治国理念,保证帝国繁荣稳定。
印度教苦行僧(左)和卧莫儿皇家仪式(右),《巴布尔本纪》,卧莫儿
胡姆垃王子(后来的沙贾汗)接见拉吉普特人的梅瓦拉尔邦国王,1615-18年,卧莫儿 图:V&A Museum
卧莫儿也开创了印度历史编年纪,过去印度没有编年史传统,系统编年历史从卧莫儿开始,每任皇帝的细密画手抄本《本纪》(Nama),发挥了《史记》效果。
阿克巴大帝下令处死阿达姆汗,《阿克巴本纪》,1590年,卧莫儿 图:V&A Museum
阿克巴大帝是胡马雍长子,卧莫儿第三位皇帝,与波斯的阿巴斯大帝、奥斯曼的苏莱曼大帝齐名。统治期间将版图与财富扩张到原来的三倍,帝国文化和艺术在其统治时期达到顶峰。
2.2 王位继承
与一切封建王朝一样,卧莫儿帝国经建立、改制、国势日盛、鼎盛和衰落阶段,阿克巴是开国皇帝,第二任皇帝胡马雍进行改革,第三任阿克巴大帝时国势上升,第四任贾汉吉尔、第五任沙贾汗和第六任奥朗则布时期,是帝国鼎盛阶段,也是卧莫儿细密画最繁荣的时期。奥朗则布去世后,卧莫儿衰退,也称后期卧莫儿。
帖木儿将王位传给巴布尔,1628年,卧莫儿 图:V&A Museum
卧莫儿300多年历史中,从建立到顶峰的前150年(1526-1707年)是国运强盛期,18世纪起至1857年的后150多年,国运走向衰退。
贾汉吉尔会见儿子们,1610-15年,卧莫儿 图:V&A Museum
王位继承问题是事关帝国命运的头等大事,卧莫儿发生多次王位战争,沙贾汗曾在贾汉吉尔在任时谋反试图推翻其父政权,兵败后获得父亲宽恕而返回领地,贾汉吉尔死后他又击败其他兄弟,登上王位。这种父子矛盾也延伸到下一代,沙贾汗的儿子奥朗则同样挑战父亲与皇太子,通过弑兄登上皇位,并将其父软禁。
沙贾汗就职典礼,《帕得沙本纪》,1628年,卧莫儿 英国王室信托 藏
卧莫儿细密画经常描述王位继承、父子关系、继承人集会主题。贾汉吉尔审美高雅细腻,他与皇子们会面的绘画唯美优雅,七彩斑斓的贵族服饰与远方风景融为一体;沙贾汗审美倾向奢华,使用昂贵的金子颜料和装饰图案,热衷建筑和珠宝的沙贾汗,也让他赞助的细密画如珠宝般贵重。
2.3 帝王狩猎
作为游牧民族,狩猎是卧莫儿帝王的休闲活动。
左:骑马屠龙,《列王记》,1525-35年,波斯;右:沙贾汗与皇子巡猎,1630年,卧莫儿 图:V&A Museum
波斯《列王记》的狩猎画有常见神龙、假石和金色屏风,马上的猎人身姿灵活轻盈,卧莫儿则更写实,《沙贾汗与皇子巡猎》具有仪式感,人物只露一半面孔,安静庄严。
左:镶嵌红宝石的卧莫儿佩刀 右:刺绣狩猎服 图:V&A Museum
狩猎刺绣细节 图:V&A Museum
雄狮、孔雀、麋鹿、山羊、鹿野郊外图案,出现于卧莫儿狩猎服饰上,珠宝是卧莫儿统治者极为重视的装饰品,不仅是阶级地位的象征,还具有护佑占卜作用。珠宝与服饰是卧莫儿艺术的丰富内涵。
三、帝王寓意:神学幻想
卧莫儿皇帝对神性和超自然力量着迷,通过对古波斯神话、诗歌、《古兰经》寓言的描绘,表达对神性与真主的信仰。作为穆斯林的卧莫儿人,相信占星术和梦兆,幻想成为世界统治者。
3.1 夜行升霄
据《古兰经》第17章“夜行”篇,穆罕默德于伊斯兰教历7月27日之夜,由大天使吉卜利勒陪同,乘仙马(al-Buraq)腾空,由麦加飞至耶路撒冷,在今远寺岩石上登霄,遨游七重天,见过古代众先知和天园。
左:穆罕默德苏丹夜行升霄,1539-1543年,波斯;右:苏丹穆罕默德朝廷,《列王记》,1525-1535年,波斯,沙鲁丁阿加汗 藏于瑞士日内瓦
波斯细密画经常出现默罕默德苏丹夜行升霄(Mi'raj,阿拉伯文:الإسراء والمعراج,)情景,风格受中国影响,《夜行升霄》中先知在钴蓝色夜空中腾云驾雾,在敦煌风格的飞天陪伴下升空,四周散发金色火焰般的光圈,象征神性;《列王记》中的穆罕默德苏丹,在中国风彩色岩石假山中,脱离凡夫俗子,羽化成仙。
《夜行升霄》,1622年,卧莫儿,波士顿美术馆 藏
卧莫儿细密画也有夜行升霄场景,皇帝骑着神兽飞翔于天空,天地分成两个世界,身边是飞翔的基督教风格天使,风景也有了透视,可见卧莫儿与欧洲的密切交往与文化融合。
哈姆扎之子被暗杀(左),掉入井中的祖木德沙被花匠殴打(右),《哈姆扎传奇》,1562-1577年,卧莫儿 图:V&A Museum
阿克巴大帝命令宫廷细密画家就波斯故事集《哈姆扎传奇》进行手抄本创作。先知穆罕默德的叔叔哈姆扎(也叫祖木德沙)本不是穆斯林,为躲避国王对他这个“异教徒”的围剿,带着军队四处逃窜,但最终改信伊斯兰教,成为忠实传教者。
祖木德沙避难图, 《哈姆扎传奇》,1562-1577年,卧莫儿 维也纳应用艺术博物馆 藏
《祖木德沙避难图》也有先知夜行升霄的风格,哈姆扎体型明显大于其他人,有不同于凡人的神性,他升华至上空,羽化成仙般的姿态,预示着他将成为宗教领袖。
神兽缠斗从地面升天,有“先知夜行升霄”风格,《神兽与大象》,1610-20年,卧莫儿 图:V&A Museum
3.2 寓意画
除《古兰经》经典中的神性力量外,还有基于象征、比喻和幻想的寓意画。《沙贾汗站像》中皇帝头上有天使飞翔,背后散发彩虹光圈,象征帝王神性。《贾汉吉尔会见阿巴斯沙》是著名的幻想寓意画,虚构了一个不存在的卧莫儿-波斯联盟,是一场逼真的幻境。
沙贾汗站像,1627-28年,卧莫儿 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藏
3.3 《诃利世系》
卧莫儿采取宗教包容政策,不仅信仰真主,也对印度教诸神充满虔诚。阿克巴大帝热爱印度史诗《摩柯婆罗多》和《罗摩衍那》,他请波斯萨法维王朝画师绘制波斯语版本的《摩柯婆罗多》——《战争书》(Razmnama),和《摩柯婆罗多》附录《诃利世系》(Harivamsa)。
克里希那大战尼空波, 《诃利世系》,1590年,卧莫儿 图:V&A Museum
《诃利世系》描绘印度教大神毗湿奴化身克里希那的生平事迹,表现印度教绘画的夸张动态与戏剧性。
克里希那大战因陀罗,《诃利世系》,1590年,卧莫儿 图:V&A Museum
在《克里希那大战因陀罗》中,克里希那骑伽鲁达神鸟,飞到诸神之王因陀罗的天国,盗窃如意神树,因陀罗骑白象阻拦,双方发生争夺。印度教中的伽鲁达神鸟,与伊斯兰教夜行升霄中的人头仙马,虽有不同,却奇妙得相似,不同文明和宗教在卧莫儿相互融合。
四、田园牧歌:拉杰普特细密画
卧莫儿统治南亚前,这里已经有上千年历史,本土的拉吉普特人于中世纪初在印度中西部兴起,保留氏族关系和军事组织,首领和成员形成刹帝利,政权建立在印度教基础上。卧莫儿王朝对其采取怀柔政策,在征服军事要地后随即封赐官爵,拉杰普特王公成为曼萨布达尔,阿克巴大帝还与拉吉普特公主联姻。
4.1 两性世界
拉杰普特国在卧莫儿具有一定文化独立性和政治自治性,拉吉普特细密画与卧莫儿相区别的一个显著特点是,非常注重表现女性,而卧莫儿细密画几乎没有女性,是男性天下。
等待与情人幽会的达拉,印度
拉吉普特细密画中,女性是主角,王宫宴会上有女性舞者、歌手和乐师出现。卧莫儿细密画宫廷中,是男性贵族和大臣的政治世界,几乎不描绘他们的私人情爱世界。
焦特普尔王公的宴会, 1660年,印度拉贾斯坦梅瓦尔 澳大利亚维多利亚国家美术馆(National Gallery of Victoria )藏
4.2 《薄伽梵往世书》与《牧童歌》
拉吉普特艺术围绕印度教经典开展,卧莫儿细密画是华丽宫廷盛宴,拉杰普特细密画是民间小调,前者是皇家雅乐,后者是田园牧歌,前者追求逼真精湛,后者追求情调诗意。
印度教史诗《罗摩衍那》,描述毗湿奴下凡救世的神话传说《薄伽梵往世书》 (Bhāgavata Purāṇa),赞美毗湿奴化身克里希那的梵语抒情诗集《牧童歌》(Gita Govinda),都是拉吉普特题材。
拉吉普特细密画开放大胆,注重人本主义和自然灵动,往往男女成双入对。大神毗湿奴化身克里希那和拉达,湿婆和帕尔瓦蒂,都表现男女情爱,克里希那与众多放牧女调情,并对牧女拉达情有独钟。
诸神为湿婆和帕尔瓦蒂歌舞,康哥垃画派(Kangra), 1780–1790年,费城美术馆 藏
湿婆注视帕尔瓦蒂入眠,1780–1790年,印度阿坎德邦,波士顿美术馆 藏
这种对两性关系与男女和谐的赞美,不仅是保守的卧莫儿统治者没有的,即使在今天的南亚也很罕见,拉杰普特细密画体现了16-18世纪的印度中西部,思想开明,人性解放。
4.3 《乐调之环》与史诗
拉吉普特细密画大胆表现情爱欲望,性爱哲学经典《乐调之环》(Ragamala)、《时令之环》(Baramasa)、《风骚女郎》、(Rasikapriya) 、《偷情五十咏》(Chaurapanchasika)、《男女主角分类》、《爱经》(Kamasutra)、《味蕾》(Rasamanjari)是常见的手抄本。
克里希那为拉达系上珠宝,《牧童歌》,1775-1780年,康哥垃画派,印度喜马偕尔邦,哈佛大学博物馆 藏
《乐调之环》是印度古音乐调式诗集,男性调式和女性调式共36种,以细密画形式图解音乐调式,可以说是20世纪抽象艺术先驱康定斯基的“音乐的绘画”理论的最早实践,以绘画形式表现音乐旋律。《夜晚乐调》(Dipak Raga)是男女幽会的场景,宫女们为幽会的男女点燃火烛。
夜晚乐调,《乐调之环》,约17世纪,印度,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 藏
《焦急等待情人的女性》图解了雨季乐调,花园中坐立的女性仰望漆黑暴雨,乌云中有金蛇闪电,乌云、暴雨和蛇都是性爱隐喻,象征性爱到来前的情绪。
焦急等待情人的女人,《风骚女郎》,印度拉贾斯坦乌尼亚拉,1760年,洛杉矶县立美术馆 藏
《味蕾》是15世纪梵语诗人巴努达塔创作的性爱主题著作,细密画《随喜》取材于《味蕾》,讲述已婚女性随喜(Mudita)的婚外情故事,画中右上角的丈夫在外放牧,屋内老妪一个失明一个失聪,是幽会情人的好时机。在女伴陪同下,随喜见会见手持莲花、以蓝脸克里希那为化身的情人毗湿奴。随喜(Mudita)也是佛教术语,意为与他人共同欢喜快乐。
随喜,《味蕾》,印度努尔普尔,1660-70年,圣地亚哥美术馆 藏
从《随喜》可见印度教文化与卧莫儿文化的交流互通。卧莫儿细密画《不贞的妻子》根据波斯诗人甲米15世纪诗集《春园》创作,也表现了妻子的不忠与婚外情事。
五、世界颂歌:古代南亚的早期全球化
卧莫儿帝国容纳伊斯兰、印度教、锡克教、佛教、耆那教、基督教等多种宗教信仰,达罗彼荼人、波斯人、雅利安人等多肤色民族共同生活,受到波斯、阿富汗深刻影响,与欧洲密切交往,被史学家称为“早期现代南亚帝国”。
古吉拉特邦地主,1618-20年,卧莫儿,图:V&A Museum
卧莫儿统治者将细密画院从伊朗迁到印度,与印度本土文化融合,在大航海时期将欧洲艺术通过海上贸易融入印度次大陆,艺术受到文艺复兴与写实风格影响。
《等待耶稣降临》,1600-05年,卧莫儿,图:V&A Museum
西方写实绘画通过欧洲传教士进入南亚,1580年,葡萄牙耶稣会传教团拜访阿克巴大帝,赠予《圣经》和基督与圣母的画像,1582年,卧莫儿细密画家在耶稣会礼堂复制基督和圣母画像。
镶嵌基督圣坛图案的象牙木柜,1600-10年,印度古吉拉特邦,图:V&A Museum
基督教和欧洲工艺品在卧莫儿传播,得到皇帝包容,欧洲写实绘画被移植入卧莫儿绘画中,产生古怪奇特的混合杂交作品。
镶嵌的珍珠容器, 1600–25年,印度古吉拉特 图:V&A Museum
卧莫儿细密画,也反向得影响了欧洲艺术。荷兰艺术大师伦勃朗在1650年代创作了一系列以卧莫儿细密画为主题的素描,随着荷兰东印度公司与印度卧莫儿的双边贸易,荷兰画派与卧莫儿细密画互相影响借鉴。
伦勃朗,《印度射箭师》,1656-58年,荷兰世界文化博物馆 藏
欧洲人像,1556-1605年,卧莫儿,图:V&A Museum
与中国清朝相比,印度卧莫儿更为不幸,它的艺术精华部分,并不在印度,而在欧美。卧莫儿绘画广泛收藏在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A Museum)、大英博物馆、大英图书馆,美国的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MET)、洛杉矶县立美术馆(LACMA)、波士顿美术馆(MFA Boston),及法国巴黎吉梅博物馆(Musée Guimet)、瑞士苏黎世里特贝里博物馆(Rietberg Museum)等,其中尤以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和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为最。
卧莫儿文物被收藏在这些机构,与殖民和掠夺有关,受印度文物保护者控诉讨伐,自1990年代起,卧莫尔艺术的公开展览很少,往往几年才有一次,大部分还是私人机构与公共博物馆的合作。2024年11月9日在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开幕的年度古代艺术大展“卧莫儿帝国:艺术、建筑与繁荣”,是近年为数不多的卧莫儿艺术公开展,同样是与私人机构合作,加上维也纳应用艺术博物馆和波士顿美术馆出借的展品,总共200多件展出。卧莫儿艺术收藏虽有诸多争议,但这场持续半年的古代艺术展,仍是亲窥卧莫儿艺术的宝贵契机。
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V&A Museum)年度古代艺术大展“卧莫儿帝国:艺术、建筑与繁荣”将持续至2025年5月5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