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长三角媒体大V淮北行成员走进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古镇,品茶听戏,感受当地自古有之的茶文化和戏剧文明。
在临涣古镇,街头茶馆一间靠着一间,茶馆的棒棒茶价廉物美、润肺润心,让人喝了还想喝。而古镇的“一杯茶调解法”,更是别具风味的“凝聚人心术”。
何谓“一杯茶调解法”?在安徽省司法厅网站,有文章作此介绍:“一杯茶调解法”是淮北市临涣古镇民间自发形成的矛盾纠纷解决机制,它通过对民俗文化充分挖掘,将法学、社会学、伦理学、心理学、茶文化融入人民调解工作之中,构建可复制可推广的基层社会治理模式。
2012年6月,“一杯茶调解法”在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创设。2024年年初有报道指出,已累计调处各类矛盾纠纷1600余件,调处成功1500余件。
民间纷争,往往集于鸡毛蒜皮的事,然而,处理此类事的意义是显而易见的。正如当地调解员陈文章向长三角媒体记者所言,“鸡毛蒜皮的事如果处理不好,就出大事了。”把原本要闹到法庭的问题先在茶馆解决掉,把老死不相往来的人用茶饮重新聚拢起来,不仅消解了深层次矛盾,还传播了民俗文化,弘扬了时代新风。
一杯茶调解法“功效”何在?陈文章告诉大家,将矛盾双方邀约到茶馆喝茶,双方说事,调解员和茶客根据法理和风俗,居中评议调解,促使双方拱手言和。其间,茶馆的悠然氛围和茶道的仪式感,调解员的口才与机敏,都成为化解矛盾双方心中疙瘩的关键因素。“一杯茶”调解法的命名人王士宏,则将这种调解方法凝练成七个步骤:以茶暖人心,以茶说人生,以茶述纠纷,以茶找支点,以茶拆面子,以茶置梯子,以茶达协议。
由此可见,茶只是“药引子”,集体伦理意识、共同价值观才是真正的“解药”。就好比戏剧的唱念做打,当氛围营造到位后,叙事的主题也就直指人心、引人动容了。
很多时候,“无处话凄凉”才是最大的不安之源。设法化纠葛、暖人心,就能让想说话的人一吐为快,就能让疏离的人心慢慢回归“原位”。
都说“高手在民间”,调解之法从不稀缺,但无疑,“一杯茶调解法”之所以能形成气候,关键在于古道人心的推动、地方民间文化的托举和基层治理模式的支持。近年来,“一杯茶调解法”走出小街小巷的框架,纳入政府部门所构建的现代治理体系,令人欣慰,令人期许。这意味着关乎人民调解的民间智慧、民间文化得到了政府层面的重视,进而展现了传承发展、不断精进的大势。
我有一壶“茶”,足以慰风尘。愿这杯茶,氤氲不休。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