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龄化社会是未来中国乃至全球面临的挑战。近日,国家信息中心发布《中国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城市能力指数报告》(2024年版)。报告指出,2023年末,中国60周岁及以上人口达到2.97亿人,占全国总人口的比重为21.1%。按照中国60岁的老龄标准,这标志着中国正式进入中度老龄化阶段。
养老问题已然从“家事”上升为“国事”。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让每一位老人都能享有幸福、尊严的晚年生活,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艰巨的任务。
郑爷爷是青岛碱厂的一名退休职工,2022年,一场突如其来的脑梗,打破了他平静的晚年生活,经过抢救,郑爷爷的生命得以延续,但不幸的是,他成了需要长期卧床的失能老人,不能说话,也无法自主行动,照顾病人的重任落在了郑爷爷的老伴姜奶奶的身上。繁重的护理任务,日复一日地考验着姜奶奶的耐心与毅力,巨大的经济负担,也成为家庭的难以承受之重。
“一人失能,全家受累”成了许多家庭不得不面临的难题。第五次中国城乡老年人生活状况抽样调查显示,我国目前有失能老年人3500万人。据测算,到2035年,我国失能老年人将达到4600万人。为解决失能老人的照护问题,被称为社保“第六险”的长期护理保险(以下简称“长护险”)应运而生,这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是促进社会和谐稳定、人民共同富裕的有力保障。
得知郑爷爷的情况后,中国人保健康青岛分公司的工作人员迅速与长护险定点护理机构取得联系,为郑爷爷申请了失能评估,制定了专业的护理计划。随后,专业的医疗护理团队为郑爷爷提供了医药护理、医疗护理和照护服务等待遇,减轻了家庭的经济负担,也让姜奶奶松了一口气。
相比郑爷爷,郭大爷的情况则更为复杂。1986年,他在工厂维修设备时不幸从4米高的地方跌落,导致颅内出血和脊椎压缩性骨折。这场意外使得家里的顶梁柱轰然倒下,全家人的生活因此失去了保障。近40年来,下身瘫痪的郭大爷一直依靠爱人牟阿姨的悉心照料。
以郭大爷为代表的工伤失能人群渴盼着拥有更好的康复治疗和养老服务。为了满足这一需求,中国人保在青岛率先启动试行工伤康复治疗与养老照护相结合的服务模式。服务机构定时、定项为居家伤养人员提供上门康养治疗、心理疏导等服务。工伤失能人员可以足不出户就能享受到专业的医护服务,切实减轻了工伤重症人员家庭的负担。
养老是一道多选题,随着养老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完善,养老服务既要满足失能人群对康复治疗和养老服务的需求,也应以更加优质和个性化的服务,满足老年人对高品质生活的追求。党的二十大强调,进一步完善社会保障制度建设,发展多层次、多支柱的养老体系,使老年人能有更多的获得感、幸福感。
人到中年的钱女士开始关注家人的养老问题。经人保寿险工作人员的推荐,她了解到人保寿险推出的“暖心岁悦”康养服务。这是一套创新养老服务体系,它构建了覆盖客户全生命周期的养老服务生态,从保险保障到养老服务,全方位满足客户的需求。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人保寿险选择了专业且优质的合作伙伴,共同设计“保险+养老”的综合方案。
机构养老服务是众多增值服务中的一种,它为人保寿险的客户提供了一系列专属权益,包括保证入住、优先入住、体验入住以及价格优惠等。除了客户自身可以享受这些服务外,服务还延伸至客户的配偶、父母等直系亲属。这意味着,即使客户自身暂时不需要入住养老机构,他们的父母也可以先行入住,享受到同样优质的服务。这种灵活的服务模式充分满足了不同家庭的实际需求,钱女士因此选择让她的父母先享受人保寿险提供的优质服务。
在全社会的共同努力下,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中,感受到社会的温暖和关怀,为中国式现代化注入温暖力量。
“莫道桑榆晚,为霞尚满天。”让每一位老人都能在老有所养、老有所依、老有所乐、老有所安的环境中,安享幸福的晚年,这是中国人保的努力方向。它关乎无数家庭的幸福与和谐,关乎国家发展的全局与未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应有之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