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大在A学校读书,老二在B学校读书,早上送完这个还要赶到另一所学校送那个……随着二孩、三孩逐渐到了入学年龄,在多校划片、学位紧张等背景下,家里两个孩子无法在同一学校就读成为部分家长的新困扰。近年来,全国不少地方陆续推出“长幼随学”政策,为解决多孩家庭的教育难题提供了借鉴。
国务院办公厅近日印发的《关于加快完善生育支持政策体系推动建设生育友好型社会的若干措施》,充分考虑多元化的生育需求,打出“组合拳”,将婚嫁、生育、养育、教育等一体考虑,形成了系列综合性支持政策,真切回应育龄人群现实需求。
强化生育支持措施,就要让想生的人群“能”生和“敢”生。有调查显示,生产过程变得愉悦、不痛苦,可能会让四分之一的女性考虑生育或再次生育。一些不孕不育的夫妇希望通过试管婴儿、注射促排卵药物等技术实现生育,却因为家庭经济条件有限止步于费用门槛之前。《若干措施》在卫生健康、医保等部门前期实践的基础上,明确提出加强生殖健康服务、加强生育医疗费用保障、指导各地将适宜的分娩镇痛以及辅助生殖技术项目纳入医保报销范围,有助于解决育龄人群生理的痛点、费用的负担。
生育不仅会对女性身体、生理、心理带来相应的影响,也会影响其在家庭、工作、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正视生育女性就业压力大、就业困难多,企业留用生育女性的意愿不足等问题,确保每位妈妈都能得到来自社会和家庭的双重支持,同样需要政策的持续“加温”。《若干措施》不仅对女性的顾虑给予了积极回应,提出“完善促进妇女就业政策”,也打开了更有弹性的空间,明确“鼓励用人单位结合实际采取弹性上下班、居家办公等方式”,营造家庭友好型工作环境。
育儿之路,生育只是序章,孩子的养育、教育、生长环境等,是家长们需要长期规划的重点内容。为此,要深化服务管理改革,着力破除传统的思想观念和工作方式,更加重视采用引导和激励的办法,使得家庭生育意愿和社会目标逐渐趋于一致。《若干措施》提出,鼓励各地出台多孩子女同校就读具体实施办法,帮助解决家长接送不便问题;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加大对多子女家庭购房的支持力度;营造家庭友好型工作环境,积极帮助职工分担育儿压力等。
这些表述规划着美好生活的现在和未来,为育龄人群排忧解难,也将进一步凝聚起更多生育友好的力量。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