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宝人生中第一场戏剧应该是什么样的?11月9日和10日,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宝宝启智剧《万物都在变》在马兰花微剧场上演。
改造后的马兰花微剧场,观众席半环抱着舞台,演员与观众的距离触手可及。演出开始前20分钟,已有一半观众陆续入场。与大部分舞台剧不同,本场演出的观众基本是1-3岁的小朋友,还在牙牙学语阶段,不能理解复杂的台词。
年轻家长带着孩子观演
如何击中这群特殊的小观众的心?变换的色彩、温柔的风、可爱的长颈鹿和柔软的抱枕在舞台上轮番出现。5位演员身着白色连体衣,帽子和衣服上也有鲜艳颜色的波点,第一时间抓住小朋友的视觉。
导演刘晓邑就是要通过听觉、视觉、空间知觉等感官刺激,全方位地激活宝宝们的世界,“改变,是自然界生命、事与物的基本特点,既是万物存在的本质,也是时间流逝的见证。但是这些道理,我们不需要现在就告诉孩子,而是让孩子们感受到自然界的变化,为他们建立起一种观察、感受、思考的通道。”
演员身着有鲜艳波点的白色连体衣
擅长用肢体语言表达的刘晓邑用现代舞,轻巧好玩的玩偶,抒情缓慢的音乐充盈舞台环绕观众,不仅让宝宝感受到被妈妈温暖的手环绕,同样也为成年人带来治愈感,仿佛置身柔软的抱枕中,回到最初的怀抱,回到生命的起点,感受妈妈的温暖。
在《万物都在变》的故事里,有时天晴有时下雨,太阳与月亮会轮流出现,四季会交替带来不同的感受,宝宝会长出新牙、个头越来越高……在舞台上,每一幕的变化十分自然,观众不会觉得是在看剧,而是在氛围中感受生活中的无常变化。
“孩子的好奇心是天然的,无形的、抽象的内容反而能引发他们的好奇心和想象力。” 《万物都在变》没有具体的故事,表达的是一个抽象的哲理。谈及选择这一主题的原因,刘晓邑说。身为一个3岁孩子的爸爸,他笑言自己现在更了解低龄宝宝了,“我们不是要让孩子理解什么,在剧场中给他们独特的体验就够了。”
观众与长颈鹿互动
《万物都在变》是中国福利会儿童艺术剧院的第一部启智剧,取材自同名绘本。此前,中福会儿艺的演出大都是面向4岁以上的儿童,但也经常有家长带3岁左右的小朋友前来观演。感受到更小年龄群体观众的观演需求,今年,中福会儿艺携手导演刘晓邑排演了这一启智剧。
“现在孩子们的生活很丰富,充满各种电子产品、各种学习兴趣班。我们想在剧场里让孩子们的生活‘少’下来,‘慢’下来,在这一小时里回归与人、物、音乐的真实接触。特别是低幼的孩子,他的交流和表达更多依靠触碰和肢体动作。我们要做的就是延展他们的表达。” 院长沈莉表示,《万物都在变》是剧院首次做低幼启智系列剧目,“正好配合我们场域升级重启,也想把新的作品和理念展示给一直以来支持和等待儿艺的观众们。”
家长们也很期待这部新作,从中福会儿艺预告开始,就有许多留言询问演出信息。“这是我们第一次带宝宝看演出。”袁先生告诉记者,自己1岁半的女儿刚进入中国福利会托儿所,看到演出信息,他们觉得很适合孩子,就买票前来观演,“平时在家经常给孩子读绘本、听音乐,但没机会接触这种画面感强烈的表演,这次儿童剧是一个很好的机会。”小女孩认真看完了整场演出,甚至在演出中想要去追长颈鹿,这让袁先生很欣慰,“演出整体沉浸感很不错。”
首演结束,刘晓邑立即带着演员们开始打磨细节。例如首场演出有两个转场灯光全部熄灭,有些小朋友有些害怕,刘晓邑决定在以后的演出中取消黑场,“就亮着灯光换景”,“每一场演出后我们根据观众的接受度都会做微调,争取最好的效果。”
据悉,《万物都在变》首轮4场演出已全部售罄。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