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歌舞团出品的舞剧《李清照》成为拉开第23届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开幕演出的大戏。这是本届艺术节一个值得自豪的完美呈现:海派的大气,精致的宋韵,彰显出中国上海国际艺术节恢宏的文化格局与厚重的艺术底蕴。继去年苏东坡题材的作品,李清照成为又一个抚慰都市灵魂的宋代文学人物。绵密丰富的舞蹈语汇更传神地呈现出宋代诗词的旷达意境,以及女词人李清照丰富跌宕的情感体悟。《永不消逝的电波》《朱鹮》等火爆出圈的舞剧作品之后,已经形成稳定而鲜明的唯美精致风格。在充满醒目的上海文化品格的基础上,文学托举和宋韵点缀使舞剧《李清照》更成功地推进了舞剧海派特色高品格发展。
舞剧《李清照》剧照
舞剧《李清照》首演在剧场前厅展陈的上海图书馆藏宋刻本《金石录》。
文学托举下,舞剧的表达将情节与人物编织得丰富绵密。舞剧大多以展现视觉肢体技艺为核心,并不青睐采用复杂的故事内容。该剧则以李清照近乎一生最重要的事件为经,以按创作年代顺序的词作为经,用词牌名作为主题板块结构全剧,编织起她自竹马青梅的少女时光,到赌书泼茶的夫妻之乐,以及国破家变和再婚休夫,最终大梦初醒,终成一代词宗。如此起伏多变的叙事与沉重复杂的命题却被剧作者喻荣军编织得轻盈如飞雪,文学编辑魏睿面对一代婉约词宗也表现出了女性独有的细腻体察。上元灯会,李清照和赵明诚一眼万年。从粉色逐渐转为天青色的空间色调映衬少女内心的起伏。嬉笑打闹中,李清照回敬地轻拍一下弄疼她的赵明诚,动作娇嗔而有青春的灵动。转而便是二人坐在秋千上赌书泼茶。人悄悄,月依依,翠帘垂。这对书生夫妻之乐的点滴细节,在朱洁静和王佳俊的舞蹈肢体中显得富有文化意味的精致,铅华销尽见天真。
舞剧《李清照》注重文学呈现,舞剧编导张帝莎、刘小荷联手两位戏剧文学编导,将李清照作为女性的柔情无尽与刚毅决绝的两面,作为词人的婉约情致与大义爱国的统一,心灵的对峙和情感的幽微,通通戏剧性地立于舞台上。尤其是后半部李清照击鼓上堂休夫,无声的肢体语言与震撼的鼓声将人物的愤懑与隐忍等情绪做了更充分表达,女中豪杰的形象与前半部分形成鲜明冲击,震撼观众心灵。将李清照这一戏剧文学和当代舞台上的常见题材在一出舞剧中做了独特文学视角的开掘。
舞剧《李清照》剧照
南宋 刘松年《撵茶图》
宋韵点缀下,舞剧的文化品质更是在非遗传统中走向大气精致的现代转化。将诗词的古典美境巧妙地具象化呈现,将宋韵的古典美学成功以多手段表达。该剧注重道具细节的舞台表现力,将海派特色的舞剧艺术气韵推到了一个高度。大到在舞台上徐徐展开的流动画卷,小到桌椅茶几和汝瓷香炉等,再到女性的花冠、复原的传统色调,无一不将中国文化由古而今的大气与精致展现得淋漓尽致。丰富的民俗元素从细节上刻画宋代雅韵生活的历史感,体现出主创者的真诚用心。宋代夜市的繁荣除了中西合璧的音乐烘托外,更是用细节道具生动呈现:流动的影像画卷,戴着冠子的看灯宋代女子。剧中宋代婚礼民俗,红男绿女在舞台上尽显历史既视感。婚后美好时光的流逝是以书房博古架上汝瓷瓶里花卉的变化来呈现的,从春柳换成夏荷。二人书房读书,李清照身穿天水碧襦裙,赵明诚穿孔雀蓝大衫,尽显宋韵清雅的简约大美,更契合当下新国风审美的大众诉求,完成了传统美学的时尚表达与当代表达。
舞剧《李清照》剧照
舞剧《李清照》推进了舞剧海派特色高品格发展。这是一部呈现出鲜活生动海派特色的舞剧,即在注重民族舞剧深厚积淀的技术基础上呈现出大气恢宏的时代风貌。上海歌舞团迎难而上,选择突破地域性题材表达优势的舒适区,以宋代为时代背景,以汴梁为地理空间,却依然成功地呈现出鲜明的海派舞剧精神。作品呈现得大气辉煌,能够勾连当下的时代风貌,从北宋东京到当代上海,自然地呈现出继往开来的民族自豪感和审美愉悦感。这一点与该团此前的作品是一脉相承的,都体现出了当代上海城市文化的气质。上海歌舞团已俨然成为舞剧界的一块金字招牌。
舞剧《李清照》剧照
舞剧《李清照》剧照
舞剧《李清照》是在精致的诗词文学基础上来挖掘人物素材,寻求超越于符号文字的细腻情感,做到了主次分明且浓淡相宜的叙事表达,完成了舞剧赋予的独特审美视觉艺术意蕴。尤其是在舞剧的美学呈现上,以当代审美诉求对传统文化遗产开掘出丰富的视觉表达,彰显海派文化的大气与精致。在这方面体现出创作团队具有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进程中的文化自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