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来源:时代周报 作者:傅一波
10 月 24 日午时,胜利小学门前的家长站在暖阳下,多数表情严肃,目光大多停留于校门前的一片空地。
数日前,这里发生了一场意外。据央视新闻,10 月 21 日,衡阳市蒸湘区一工地发生一起小学生坠井死亡事件。
事发后,工地上的建筑垃圾基本被清理干净,而那口井已被回填。
10 月 24 日,事件发生地附近的坡道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
家长们对这场意外心有余悸。当看见有学生在空地上玩得肆无忌惮时,他们会大声呵斥,提醒孩子 " 注意安全 "。
周边的住户们对事件惋惜之余,说起诸多 " 如果 ":如果这片废墟早点被清干净;如果当时工地围挡围得够严实;如果这里的危房早被拆除……
没人愿意看到这一幕发生。据央视新闻,目前事件正在调查与后续处理中。
危楼变废墟
很多人都知道这片工地,但没几个人说得清工地怎么变成废墟。
76 岁的李永国从记事起就住在胜利小学边的巷子。他说,这里的房子多是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建的,是当年教育、银行、运输等单位的职工家属房。
由于年代久远,有的房子稳定性不足。
附近被标注的危房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
李永国家对面的房子,外墙上被标注了 " 危 "。" 那个长沙(自建房)事故后。"
时代周报记者核查发现,他口中的事故,是指 2022 年 4 月 29 日,当地发生的一起特别重大居民自建房倒塌事故。后续,省内相应的部门对各地的房屋安全启动安全检查。
衡阳也启动危房排查与改造。落在当地的具体表现是,在胜利小学的坡道入口与进门右侧,至少有 3 栋平房被判定于危房。
蒸湘区住房和城乡建设局的(以下简称:住建局)工作人员说,胜利小学周边危房问题存在数年," 好多年了,那些房子基本上都是危房 "。
发生事故的工地是其中一栋危房。时代周报记者经多方确认,其归属为衡阳陆运实业有限公司(以下简称陆运公司)。
该建筑建于上世纪 60 年代,最初为船运公司的职工房,砖瓦结构。因附近没通自来水,当地居民于 1965 年前后打下一口深井。公司破产后,住户与房屋都由陆运公司接手。此后,由居住在此的住户分租给烧烤店。
拆除前的建筑 图源:网络地图(时间:2020 年 10 月)
时代周报记者向烧烤店老板核实情况,对方表示约在 2021 年 10 月前后搬出。此前,因不断传出危房要被拆除的消息,所以合同按年签署,并不涉及租赁赔偿," 就这么搬出去了,但当时店面后面的房间还有人住 "。
前述住建局工作人员表示,在排查中,该房屋被初判为危房,按照程序,原则上应由产权主体自行找相应单位鉴定,根据结果判断房屋安全等级,或改造修缮与拆除。但有住户不愿搬离该房屋,陆运公司、社区做过相应工作,无果,拆除工作因此悬置。
时代周报记者获悉,今年 7 月,陆运公司与相关部门达成协议后,其自行拆除建筑。以上消息得到上述住建局工作人员的肯定。
当地居民向时代周报记者反映,拆除建筑当日,几个原本住在这里的住户闻讯赶来,到现场时,拆除工作已大致完成。当时有人一度拦着不让拆,和施工人员有过争吵。
危房被拆掉后,按理应该进入清理与收尾阶段,包括清理所有的建筑垃圾。李永国说,当时有住户拦着不让清," 他们觉得,这些建筑垃圾都收走了,也就没了赔偿 "。
于是,后续的工作,也就不了了之。慢慢地,这变成了没人管的废墟。
而那一口井,被人用铁盖子锁住。沿街一侧的空间,有高约 2 米左右的围挡遮住,但另一侧则未被完全封闭——这也成为坠井事件的争议之处。
与废墟共存
黄爽住的地方离事发地仅几十米,他说围挡问题一直备受诟病,不少居民都担心有安全隐患。
根据他的讲述,事发当晚,现场依旧未全部设置围挡。直到 10 月 22 日晚,时代周报记者走访时,施工区域已被全部包围,并张贴告示:" 危险区域,请勿入内。"
10 月 22 日晚,废墟工地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
也有说法称,围挡另一侧的空缺,是因周边居民有车辆进出的需求,围上便会带来不便。但此说法,被几位居民驳斥。
而那口井的井盖也消失了。
据《新京报》,井盖消失后,只有一层塑料盖在上面。声称是建筑工的黄爽表示对建筑材料很熟悉,他说," 说是塑料,其实是块木棉板 "。
对于围挡、井盖和建筑垃圾的清理问题,记者在 10 月 31 日分别致电联合街道与蒸湘区宣传部了解情况,电话接通后,对方均表示暂无法回复相关问询。记者致电陆运公司的陈姓法人,在表达了采访诉求后,电话被挂断。
当工地成为废墟,周围的人不得不与之共存。
用章源的说法,这里既带来了伤害,也有过一点乐趣——他是个摄影爱好者,店铺就开在边上。有时候无聊,他会拿无人机飞到废墟上空," 拍着玩,也是记录 "。
9 月的一个暴雨天,围着废墟的围栏被风吹倒,章源的车子因此被砸坏。他找了相关部门,但也没个说法,最后自己报了保险。
孩子与之共存的方式是,创造一点快乐。
在胜利小学就读的不少学生都表示,曾看到过有男生三三俩俩从一侧进入废墟打闹。一名五年级的学生在家长的陪同下,向时代周报记者讲述了自己进入废墟的理由," 就是觉得里面没人去,下午上课前就偶尔会进去。"
但这说法随即被其家长呵责,认为这是不顾危险的行为。该名家长说,下午上课时间是 2 点 10 分。有的家长会在 2 点学校开门前将学生送到校门口就离开,孩子会有十几分钟无人看管。" 调皮的小孩子难管,就会乱跑。"
不远处衡阳六中的学生也带过同学来这片废墟。问及原因,该名学生表示,出于好奇或凑热闹,会到这里一探究竟,到了第二天课间间隙,成为彼此间的话题。
胜利小学对面的一家米粉店在此盘垣已有 8 年。老板是本地人,他说危房拆了之后,自己没走到里面去看过,但边上散落了不少带着钉子的木头,很容易伤到人。" 这么一个地方,早晚要出事。" 他曾对自己的妻子说。
周边稍微年长的居民与之共存的方式,多是从此创造价值。
他们通常会在清晨与傍晚聚散于此。在废墟出现之前,学生丢下的塑料瓶和可变卖的废品是他们主要的捡拾对象,但废墟出现之后,里面的电线、废旧家电等,都被捡走了。
李永国说,当时危房一拆,很多老人就来捡东西,破布、衣服、废旧小家电,甚至是电线都会成为他们的标的物。"(据说)井盖是晚上被捡垃圾的人撬走的,卖了 20 多块钱。"
捡拾红砖的附近居民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
就在时代周报记者走访当日,这片废墟已被基本清空,还有居民开着电瓶车到空地上来捡拾红砖。当被问及具体用处时,该居民说," 一块砖头买也好多钱,拿回去放着,垫垫地角也好。"
那天,这位不愿意透露姓名的中年男性,将空地上的红砖码放整齐,用了接近 1 个小时的时间,往返了三次,把红砖带走了。
安全隐患何解
危房和废墟同样存在安全隐患,该如何解决?
" 原则上的要求是,危房不住人,人不住危房。" 前述住建局工作人员表示,但很多时候跟历史原因有关。
以此次事件发生所在的区域为例,很多年久失修的房屋为储运、气运等国有企业的员工宿舍或家属楼,但这些企业多数已破产正待重组。没有产权主体,住在这里的居民也不愿意搬离。
"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这些住户是单位租客,没有赔偿。" 该工作人员解释," 之前发函让(他们)搬走 ",但他们并不这么想,他们希望得到相应的赔偿以及妥善的安置。
于是,双方陷入无限期的拉扯,危房拆除工作因此悬置。
类似的情况在衡阳也有发生。
湖南交通频道《为民热线》10 月 15 日刊发的 " 衡阳一单位两栋居民楼成危房,11 年无人管 " 的报道称,衡阳探矿机械厂区域的两栋居民楼,在 2013 年被鉴定为 D 级危房,但相关善后工作迟迟没有开展到位。
直到今年 9 月 18 日,当地研究制定危房解危工作方案,成立工作专班牵头,协调各部门加强合作,推进危房处置工作,于 9 月 28 日 -30 日每天到现场做住户搬离宣传发动工作,最终在 10 月 8 日前,让原有住户搬离了危房。
坠井事件发生后,相应的后续工作仍在处理协商中。时代周报记者从受害者家属获悉,目前正与陆运公司、司法部门以及街道沟通处理。
10 月 24 日,废墟被基本清理完毕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
事发现场已经被清理完毕。而在这个区域,仍有不少样式老旧,且墙砖破损的建筑。由于长年累月的侵蚀,门扉老化,屋内地板开裂,灰尘顺着内外裂缝不断地往外渗出来,并结起蜘蛛网。
边上的危房建筑内景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
住在周边的李永国说,墙上被标注 " 危 " 的邻居跟他说,之前因为没有产权和土地证,在拆除、赔偿等问题上和有关部门无法达成一致。但最近听说,事情正在推进,说不定很快就会谈拢了。
今年 3 月,衡阳召开了全市危旧房摸底调查工作推进会暨业务培训会,以推进城市危旧房摸底调查工作,精准消除城市危旧房屋安全隐患。
前述工作人员提到,正加紧和相关部门对接,看这片区域的危房能否纳入 " 城市危房改造 " 项目,目前在推进相关工作。他还提醒,住在危房里存在安全隐患,居民可以申请公租房或政府提供的过渡性周转房,随后等待相关部门与产权人的协商结果。
而胜利小学也作出相应调整,印制了《致家长的一封信》,信重点标注了学校(秋季)作息事件,提醒家长 " 一定不要早到校,杜绝在外追逐、打闹、逗留等现象发生,"" 一、二年级学生必须有家长接送 "。该信下面附有回执,要求家长签字。
胜利小学发出的通知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
同时,学校考虑安全问题,安排教职工和志愿者早、中、晚在校门口的坡道处值班。10 月 24 日中午,校长来到校门口,当看到有学生在空地或是其他地方打闹,便会上前阻拦。
家长同样对此重视。就在时代周报记者走访时发现,很多家长因为害怕自己的孩子出现安全问题,会提前半小时来到学校接孩子回家,以确保安全。
10 月 24 日下午 5 点 20 分前后,学生陆续放学,学校门口聚满了前来接送的学生家长,在空地处逗留的学生比之前少了很多。
10 月 24 日晚,清理完成的现场 图源:时代周报记者 傅一波
可即便如此,偶有学生在散落零碎建筑垃圾的空地上玩耍,甚至捡起地上的木板、碎石打闹。傍晚 6 点左右,三名六中的学生来到空地,其中一个男孩走向被填上的深井,对边上的同学说,就是这里。
他们记得,这里曾经有一个生命,消失在废墟里。
(应采访对象要求,文中李永国、黄爽、章源为化名)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