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座老房子改造,牵动几代人的生活变迁。
上海徐汇区康健路341弄7-8号,李阿婆88岁,住在10楼,她在长长的飘窗上铺上席子,飘窗朝南光照充足,有时她坐在上面愣神。
穿过大块采光玻璃,外面是绿水环绕的康健公园。秋阳洒下来,能照在小区庭院她47年前亲手种的一棵水杉上。改造过程中,李阿婆想留下这个念想,特地去询问了项目负责人,没想到水杉竟然真的为她保留了下来。
2024年10月,改造后康健路341弄7-8号,保留下1977年3月12日居民李阿婆种的一棵水杉。本文图片均为澎湃新闻记者 李佳蔚 图
这棵水杉伴随着李阿婆在内的27户居民,见证了时光流转中的城市与生活。
在李阿婆楼下,75岁的何培哲和妻子郑莲仙住在8楼。何培哲的一个膝盖“坏了”,走路不便,以前的老房子他住三楼,很少下楼。现在楼层虽然更高,但有电梯,他每天下楼散步两次,早上去康健公园,晚上去桂林公园。
日子一天天向前,总是能让人触得到城市的体温和脉搏。康健路341弄7-8号原为一幢3层砖木结构住宅楼,建于1953年前后,分配给当地教育系统职工。数十年雨雪风霜,楼房顶层多处裂缝和渗水,底楼沉降、地板塌陷,每逢梅雨和台风季就“水漫金山”,居民呼吁旧房改造多年。
2024年10月,康健路341弄7-8号。
2023年5月,改造前的康健路341弄7-8号。
2023年4月,在上海市、徐汇区多方的努力下,康健路341弄7-8号旧房改造项目启动。短短一年后,2024年4月新住宅楼竣工交付,一栋11层现代化高楼拔地而起。这是上海最快完成的拆除重建项目,也蹚出一条可借鉴的新路,成为上海首例“产权移交”旧房改造项目。
2024年5至10月,李阿婆、何培哲等原居民陆续搬回原址新居,生活由此翻开新的一页。10月24日,何培哲对记者说,康健路341弄7-8号旧房改造是几代人的梦想,他父母在世时也曾为此努力,如今“原拆原建”,楼里27户居民“真的享福了”。
老房子像“记忆仓库”
康健路341弄7-8号始建于1950年代,三层楼、两个单元,每单元每层5间住房,一层合用一间厨房和两间卫生间。整栋楼共27户人家,合计30间住房。
1950年代,这是一幢令人羡慕的红砖小楼。陆阿姨是李阿婆的女儿,1950年代她在这座房子里出生。从陆阿姨记事起,房子有抽水马桶、煤气灶,小时候她的同学都很羡慕。当时,上海居民有的住弄堂的石库门房子,不少人还住在棚户区。“有我们这样配套条件的楼房太少了,那时候游客到桂林公园和康健公园玩,看见这个小红楼,都说真漂亮。”陆阿姨说。
何培哲的父亲曾是一名教师,1953年前后分配到房子,何培哲三四岁时随家人迁入康健路341弄7-8号楼。房间不大,实际使用面积21.3平方米。在这之前,他们住在石库门房子的亭子间,9平方米挤着一家四口。他还记得“搬到这里用上了抽水马桶,全家人脸上有光”。
和很多邻居一样,何培哲在这里长大,在这里结婚生子。父亲把小小的房间隔开一半,就是何培哲与郑莲仙的婚房。结婚那天的酒席,还是靠邻居们“让”出来的,他们办了三桌酒席。“这幢房子就像记忆仓库,留着我一辈子的回忆。”他说。
但房子跟人一样,老了都会生病。21世纪以来,康健路341弄7-8号房屋老化严重,居住条件越来越差。2023年5月记者曾实地采访,看到原建筑红色外墙已经锈蚀斑驳,蛛网般的电线爬满墙上。走进楼内,居民合用的厨卫拥挤不堪、环境堪忧。更严重的是,由于年久失修,楼体多处产生裂缝,房屋存在安全隐患。
2023年5月,改造前的康健路341弄7-8号,房屋老化严重、环境堪忧。
郑莲仙是341弄7-8号的楼组长,对各类情况很清楚。她回忆,8单元104室当时租给了别人,有天凌晨3点,租客睡觉时地板塌陷,里面一团糟;8单元201室,剥落的天花板一块一块掉在卧室的床上;7单元103室,天花板剥落得更厉害,桌面大小的墙面掉下来,很吓人。
每年黄梅天、台风季,雨水增多,一楼居民的地板长期浸水;小区院子也常常积水,居民得踩着砖块走进走出;有时下水管道的污水溢到外面,很脏臭;住在顶层三楼的居民由于屋顶渗漏,一下雨就得打伞烧饭、上厕所……
多位居民回忆,从父辈开始他们就曾呼吁对康健路341弄7-8号实施旧改。李阿婆说,她也曾写材料向上海应用技术大学等单位反映,期待改善居住条件。但由于种种原因,这座房子的改造“只听楼梯响,不见人下来”。
蹚出旧房改造新路
直到2023年,康健路341弄7-8号旧房改造迎来转机。
先是2022年,上海提出“两旧一村”改造总体目标。2023年,结合主题教育,上海市领导将“上海城市更新可持续发展模式创新研究”作为领衔调研课题,并专门牵头推进“小梁薄板房屋改造难”问题整改工作。上海相关部门对基层反映的规划用地、技术标准、确权登记、司法保障等难点,“量体裁衣”优化政策支撑,推动项目改造从“解决一个问题”到“解决一类问题”。其中,康健路341弄7-8号再次受到关注。
徐汇区房管局副局长周艳告诉记者,康健路341弄7-8号原房屋产权人为上海应用技术大学,有公房租赁关系的使用权居民为27户。一直以来,系统公房成套改造推进存在诸多难点,比如改造主体、资金来源等问题。厘清关系、理顺流程成为项目推进的关键一步。
2023年4月,经上海市、区多方共同努力,康健路341弄7-8号房屋产权移交至徐汇区属国企,由徐汇区属国企作为改造主体,徐汇区财政出资进行改造。这一项目产权移交改造,成为上海市城市更新领域第一例,由此蹚出一条可借鉴的新路,破解改造主体和改造资金问题。
紧接着改造工程按下“快进键”。周艳说,相关部门充分听取居民意见,康健路341弄成套改造项目采取原拆原建的方式,改造期间居民暂时搬出,完成更新后居民再搬回来。2023年5月,仅用6天时间所有居民100%签约,5月底完成全部搬迁。
房屋改造中,居民经常迫切地查看建设进度。图为2024年1月,居民郑莲仙查看建设中的康健路341弄7-8号。
康健路位于寸土寸金的上海中心城区,能够原拆原建着实让居民感到惊喜。郑莲仙说,以前她觉得只要能改造房屋,就算动迁到郊区也行,没想到改造后可以继续住在康健路,居民们都很满意。
历时一年,康健路项目完成“启动—签约—建设—回搬”,创造上海拆除重建改造“最快”速度。中建科工康健路341弄项目负责人黄斌告诉记者,建筑主体结构采用装配式钢结构体系,整体预制率达到61%,对比传统混凝土结构节约工期50%以上,最大程度减少了施工工期及灰尘、噪音等施工扰民。
2024年4月底,康健路341弄7-8号11层新住宅竣工验收合格,新房钥匙交给居民。何培哲回忆,拿到钥匙第一次开门时激动得手抖,仿佛回到小时候刚住进红砖小楼的那种兴奋。
特意保留的念想
如今走在康健路上,何培哲偶尔还会感到不真实,拧一下胳膊,确认这不是梦。
远远望去,康健路341弄7-8号新住宅有着白色与灰色相间的外立面,地下一层、地上11层,俨然是一座高品质的现代化住宅。大楼建设了光伏发电、雨水回收、智能楼控等系统,这里老年居民多,楼内配备无障碍兼担架电梯;全装修交付,居民购置家具即可入住。
周艳说,改造前,康健路341弄7-8号建筑面积为862平方米。改造后,新住宅全面取消了朝北户型,全部朝南,总建筑面积为4770.6平方米。地下一层为设备间,地上一层设有居民活动室和党群服务站,2~11层设计60套住宅,明厨明卫,南北通风。
此前27户居民的户型大大小小略有不同,改造后整栋楼的建筑面积大幅增加。改造返还的原则是,根据原居民的房屋面积“拆一还一”,确保每户居民居住面积不减少,并增加套内独立厨卫和阳台,使居住的舒适度得到极大提升。
“除了27户原居民的住宅,新增的房源将统筹用于徐汇区旧住房更新项目居民的安置和各类保障性住房使用,普惠于民。”周艳说。
2024年10月,改造后的康健路341弄7-8号,何培哲与郑莲仙夫妇家里。
2024年10月,改造后的康健路341弄7-8号,何培哲与郑莲仙夫妇家里。
何培哲家里加上新增的独立厨卫空间,居住面积超过30平方米,一室一厅、一厨一卫,他说设计得很好,得房率很高。4月底拿到钥匙后,他们添置了冰箱、空调、储物柜等家具,散了散室内气味,八九月搬进来。
客厅里摆着一台钢琴。何培哲说,这是25年前妻子郑莲仙送给他的50岁生日礼物。何培哲从小喜欢音乐,自学了钢琴、二胡、笛子、口琴等乐器。以前在老房子,“为了节省空间,常常是将酱油瓶放在钢琴上”。
2024年10月,康健路341弄7-8号,居民何培哲。
“没想到,我老了还能在康健路住上新房子,你说我多开心。”何培哲说。他坐到钢琴前,即兴弹奏了一曲《梦见家和母亲》(即李叔同填词歌曲《送别》)。“(旧房改造)这是几代人的梦想,我爸爸妈妈以前住这里,就在想办法,现在房子终于改造好了,真的享福了。”
改造后的新住宅,藏着只有原居民才知道的细节。
2024年10月,改造后的康健路341弄7-8号,庭院内用保留的红砖围砌了花圃。
何培哲说,一楼的开放式庭院改造了一个口袋公园,用砖块围砌的花圃里,种着花草植被。“仔细看那个围墙,用的是很薄的红砖块,现在去哪里还能找到?”他说,拆房子的时候,施工单位为居民保留了少许红砖,装饰在新建的庭院里。“看到红砖,我们就能想起过去的点点滴滴,见景生情。”
院子角落有一棵水杉,历经岁月蹉跎笔直地挺立着。据中国科学院旗下《科学时报》记载,上世纪70年代中期国家开始提出的全民绿化,不但倡导全民植树种草,还倡导捐树种草籽。著名的三北防护林建设正是1978年开始。大时代背景下,上海康健路这一隅之地也曾掀起植树热潮。
1970年代,李阿婆是康健路341弄的一名居委会干部。她回忆,当时响应号召,发动居民一起种树。在康健路341弄7-8号,他们种下水杉、枇杷树、橘子树、桂花树、腊梅树等。这棵水杉树便是李阿婆亲手种的,日子她都记得清清楚楚:1977年3月12日。
新房重建时,基坑开挖、设备进场,庭院的树木不得不迁移。陆阿姨说,她和郑莲仙找到中建科工项目负责人黄斌,询问能否把角落的这棵水杉保留下来,留点念想。黄斌说需要评估,他会尽力争取。第二天,黄斌兴冲冲找到陆阿姨,水杉可以保留了。
2024年10月,康健路341弄7-8号,88岁的李阿婆坐在飘窗前眺望。
微阳下乔木,远色隐秋山。10月24日,秋阳朗照,李阿婆坐在飘窗前眺望,偶尔把目光也落在这棵水杉上。这棵树见证了康健路341弄7-8号改造重建,见证了27户居民在时代变迁中日子越来越好。
在上海,旧房改造持续推进。从徐汇区看,2024年共有11个旧住房成套改造项目开竣工,涉建筑面积6万余平方米,受益居民1900余户。放眼整个上海,2024年上海将完成31万平方米不成套旧住房改造,2025年还将继续,“多策多措并举,一区一地一策”,加快推进旧住房改造。
徐汇区融媒体中心、澎湃新闻记者:刘坤、李佳蔚
原标题《70年老房子原拆原建,为八旬阿婆保留了近半世纪前种下的水杉》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