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助餐服务是老年人关心的“关键小事”,也是民生实事。近年来,上海市长宁区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理念,通过多元供给、专业运营、智慧赋能、创新服务“组合拳”,持续构建“15分钟社区为老助餐服务圈”,办好为老助餐“民心实事”,增进“老有颐养”民生福祉。
多元保障,家门口的助餐场所越来越多
“哇,社区长者食堂离家门口越来越近了!”今年以来,长宁区共新增5个为老助餐服务场所。目前,全区建有社区长者食堂21家、助餐点86家,不断健全“一公里有食堂、家门口有助餐点”的“15分钟社区为老助餐服务圈”,全区为老助餐场所日均供餐能力1.7万客,实际日均供餐1.1万客。
社区长者食堂、为老助餐点、社区长者餐桌……为老助餐的机构层次逐渐丰富,从一间食堂到一张餐桌,为老助餐的空间更加精确,服务范围逐步向“全覆盖”靠拢。“我们小区位置比较偏远,居民外出饮食并不方便。”程家桥街道虹桥机场新村居民区党总支书记曹欣礼告诉记者,“现在,小区里新增了社区长者餐桌,帮不少老年人解决了吃饭问题。”
与此同时,长宁区老年助餐服务供给也在不断扩大。通过政策引导、专项补贴等方式,目前,已发展社会餐饮企业设置“长者餐桌”11家,推动19家养老服务机构向社区开放助餐服务,持续丰富为老助餐多元化供给。越来越多的市场化企业参与到为老助餐的行列中来,也为老年居民们带来了别样的美食体验。位于新泾镇的徐大厨社区长者食堂,依循着传统本帮菜现烧现做、保留“锅气”等特色,糖醋排骨、熏鱼、南乳肉等佳肴深受社区居民的喜爱,开业不久即好评如潮。
健全补贴,让为老助餐方便更实惠
“持敬老卡享8.8折优惠”“老年卡优惠1元”……长宁不断健全为老助餐梯度式优待补贴政策,以“助餐平台+敬老卡+POS机”为技术支撑,实现为老助餐优待和补贴措施一卡通享。
在区级为老助餐补贴政策下,长宁区对长宁户籍60周岁以上的低保老人、特困分散供养人员提供每人每天4元的助餐补贴;对长宁户籍的60周岁以上低保边缘家庭成员提供每人每天2元的助餐补贴;对长宁户籍65周岁以上的其他老人,给予每人每天1元的助餐补贴。本市户籍的人户分离老年人,按照居住地标准享受老年助餐补贴,参照本区户籍老年人受理。今年以来,累计审批为老助餐补贴申请超过33500人次,审批通过22397人次,同步实现助餐补贴月结支付优惠在街镇全覆盖。
除了直接减免,全区社区长者食堂均提供A、B两种优惠套餐,并为低保低收入老年群体提供8-12元的特惠套餐,本市户籍和常住本市的外省市户籍老年人享受同等优惠待遇。“优惠套餐有荤有素,保证营养,价格还实惠,真不错。”居民们表示。
数字赋能,老年用餐也有高科技
记者从区民政局获悉,2024年底,全区将建成首批12家数字化社区长者食堂,进一步丰富智能结算、一脸通刷等智慧场景集成应用,有力提升就餐服务便捷度。
而在用餐环节,“AI”元素的加入也令为老助餐多了份新味道。在新华社区AI食堂,“AI物联网+社区食堂”正不断迭代更新。食堂以“新终端”赋能早餐工程、长者餐桌,具备数字化模拟烹饪中餐八大菜系的功能,不但可以自动记录、提前导入用餐者的饮食习惯、健康情况,分析营养平衡并提供建议,还可以在平台查询饮食时间、配餐规律、摄入营养量,帮助优化饮食健康,实现全自动后厨、全流程可追溯。
近年来,各社区长者食堂因地制宜推出晚市、周末助餐、时令菜品、服务延时、送餐上门等升级举措,逐步实现全年无休的“不打烊”助餐服务模式。除此之外,平塘路食堂“大厨小鲜”公众号、“深夜小食堂”直播等新媒介的加入,加强助餐服务宣传覆盖。区民政局还开展了“寻味长宁”社区为老助餐探访活动,探索全市首个“数字养老主播”服务模式,创新“为老助餐体验官”深度体验机制,让数字化带给老年人更丰富的美食体验。
“一体监管”,保障老年人“舌尖上的安全”
为老助餐无小事,安全健康是大事。为此,长宁区建立了“市级质量监测+区级星级评定”社区长者食堂一体监管机制,区民政局与区市场监管局出台《长宁区社区长者食堂星级评定工作办法》,重点考核社区长者食堂食品安全、服务效能等关键指标,推动为老助餐服务高品质发展。
2024年,全区6家社区长者食堂获评市双优社区长者食堂,4家社区长者食堂获评上海市养老服务健康食堂。建立包干责任制,率先将社区长者食堂纳入“双随机一公开”监管,全年累计开展服务质量监测实地检查55场,助推长者食堂合规经营,让“老有颐养”更可感、可及、可享。
“在这里吃饭,我们吃得放心、吃得安心、吃得开心!”居民们的肯定,是长宁为老助餐的动力。接下来,长宁将把社区长者食堂办到更多老年人的“家门口”、办进长者们的心坎上。
部分图片来源于区民政局
撰稿/摄影:谭奕茂
原标题:《长宁多元聚力办好为老“食”事,让老人生活“有滋有味”!》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