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书俱老”“绚烂之极,复归平淡””气势磅礴““正极奇生,大巧若拙”,这些词是知名艺术史学者白谦慎对于晚年刘海粟书札的第一印象。
今天起,这些公众知之极少的晚年刘海粟书札与其大量书法精品一起,以史无前例的规模亮相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继2023年11月25日中国美术馆举办“墨海龙蛇——刘海粟书法作品大展”并在文艺界引起巨大反响后,10月28日,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一年一度的学术研究大展“百年吞吐——刘海粟书法大展”于10月28日开幕。澎湃新闻在现场看到,刘海粟美术馆以全馆所有展厅来呈现这一重磅展览,展出作品超过200件,比去年中国美术馆展品多50%,也是目前为止规模最大的刘海粟书法作品大展。
此次展览同时编辑出版了“百年吞吐——刘海粟书法大展”图书,展览学术顾问白谦慎专门撰写了近四万字的《刘海粟书法刍议》,并于开幕当天为澎湃新闻进行直播导览。
展出现场,晚年刘海粟书札局部
此次展览学术顾问白谦慎等为澎湃新闻进行直播导览,扫二维码可观看
被遮蔽的刘海粟晚年书札
走进上海刘海粟美术馆一楼中庭,只见七八根巨大的光柱矗立,印着刘海粟先生所书的大字:“砥柱东南”“以美利天下”“海到尽头天是岸”等,大气雄浑,苍茫深邃,把观众瞬间带入一片雄强开阔的天地。
刘海粟美术馆一楼中庭
展出现场的刘海粟先生大字书法
二十世纪华夏艺坛,风云际会,英才济济,刘海粟先生犹如璀璨星辰,以其深邃的艺术哲思与卓越的实践探索,成为中国美术史不可或缺的华章。刘海粟先生深谙书法之奥,根基如磐石,广纳百家之长,既遍览历代法帖之精髓,又亲炙康有为大师之门下,深研篆籀之古韵,临习商周金文之雄浑、汉魏六朝碑刻之苍劲,金石之气,磅礴而出,力透纸背,凝于笔端,铸就了其书法之独特风骨。
此次展览由中国民主同盟中央委员会、中国书法家协会、中国美术馆、南京艺术学院、刘海粟美术馆(上海)、刘海粟美术馆(常州)、刘海粟夏伊乔艺术馆联合举办。
主办方表示,此次展览,旨在引领观众步入刘海粟先生书法艺术的殿堂,体悟其笔墨间肆意奔涌的情感与生命之真挚告白。展览把中国传统书法这一深入中国人骨血里的“基因”,它绵延千年至今对每一个中国人的影响作为叙事背景,通过聚焦于刘海粟这样一位名师大家的作品和故事,全面、立体、鲜活地呈现刘海粟书法的文化价值、学术价值和当代意义。刘海粟书法广博量大,受场域囿限,展览无从尽意。全馆五个展厅,分六个篇章,试图从六个切面展开叙事来描摹刘海粟书法艺术的人生画像,但也只能是管窥海老书法全貌的雪泥鸿爪。
一楼东西两大展厅分别呈现的是第一第二篇章,分别是《诗书传家 笔歌百年》,主要讲述刘海粟学习书法的历程。第二篇章为《见字如晤 纸短情长》,主要讲述刘海粟的信札手稿及家书。
展厅呈现的刘海粟年轻时与其父亲等的合影
刘海粟三岁识字,母怀诵咏,五岁临帖,七龄习画,勇智宏辩,少年论策。是诗书传家积德积善的中国传统厚植了一代大师的文脉根基和家国情怀。
他十四岁“沪漂”闯荡,十六岁叛逆逃婚,十七岁创办上海美专,不承想国脉命运与时代机枢就此与个人命运相连。
刘海粟书法
书,心画也,书者其人。书法是什么,书法就是人。书法是书者心迹的流露,是学养、经历、情感、性格、天赋的视觉外化和解读符号。当书法作为技巧,会看上去特别像“书法家”,但那不是书法的真谛,书法的最高境界是看到书法里的那个人。
晚年刘海粟书札局部,致李宝森
《见字如晤 纸短情长》板块中展出的大量书札极其罕见,其中一共有5张刘海粟写给妻子夏伊乔的书信,多封写给李宝森、朱复戡的信,均可称人书俱老,苍浑雄健。书信的内容,既有对家国天下的关心,有对艺术理念的探讨,也有与亲戚朋友往来与讨论,有一粥一饭、生活琐事、家长里短的交代。
刘海粟写给妻子夏伊乔的书信
晚年刘海粟书札局部
晚年刘海粟书札,致李骆公
晚年刘海粟书札局部
白谦慎尤其激赏刘海粟晚年书札,”刘海粟写信,无论是谈论艺文雅事,还是交代日常俗务,在大多数情况下,都是放开写去。而在家书中,更可卸去在外人前出于种种原因而可能出现的保留和矜持,使书写者处于完全放松的状态中。叙述内容通常是些生活琐事,平白写去,无需字斟句酌,无间心手。细微的心理变化,给书法留下的物质痕迹,刘海粟1970-80年代致友人(如朱复戡、吕蒙、李宝森等)的信札尚存世,都写得精彩之极。“
白谦慎在展览现场
白谦慎在新出版的《刘海粟书法刍议》开篇写道:”从1995年开始在大学里教中国艺术史和中国书法史,至今已近三十年。无论是在美国的高校还是海归后的浙江大学,讲到20世纪时,总是绕不开刘海粟:讲他推进现代美术教育的贡献,讲他的油画和印象派的关系,讲他晚年十上黄山所作摄人心魄的泼彩山水,……可唯独从来没有谈过他的书法。对于一位以治书法史为业的教师来说,似乎有些奇怪。其实很早就有机缘见到刘海粟的书法。年轻时所见,几乎都是他的榜书和巨幅画作上的自题,用笔雄浑,气势磅礴,为书坛独树一帜。比较深入地认识刘海粟书法,缘于2023年刘海粟的后人和弟子为他筹备在北京的书法展,展览前得顾村言兄引荐,在上海近距离地拜观了上百件刘先生的墨迹。从上世纪30年代的手迹,到一些临古之作,再到上世纪70年代后的手札,这批作品质量之高,让我领略了刘海粟书法在擘窠大字之外所达到的境界。如果今天让我来开一门关于20世纪中国书法的课,或是撰写20世纪书法史,我一定会用相当的笔墨来讨论刘海粟书法,因为这是他在中国艺术教育史、现代绘画史之外,本就应有的一席之地,而这一席之地也还有待书法史学者的深入研究来认定和确立。“
白谦慎《刘海粟书法刍议》(左)与刘海粟美术馆编辑的“刘海粟书法大展”图书
展出现场
中国书法家协会主席孙晓云在此前的发言中认为,刘海粟先生生长的时代,正是从清代阮元、包世臣直到康有为,形成了完整的碑学体系的时代。刘海粟先生完整准确把握住了这一时代艺术发展规律,从篆书入手,兼具商周金文的凝重古朴、汉魏碑刻的刚健厚实和宋元法书的使转流美,不拘泥于一碑一帖,也不囿于某家某派,兼收并蓄终归化为自我,经典传承实为推陈出新。重金石,尊碑版,保持了帖学结构的优美与从容,同时具有雄浑苍茫、浓丽宽博的气象。在那个时代背景下,他独树一帜,不同于普通写碑的书家,风骨来自于金石碑版,血脉来源于宋元法帖,气韵则是中国传统艺术精神的一脉相承。刘海粟先生的书法与他的画作浑然一体且相得益彰,自然天成而千世留名。
展出现场,刘海粟先生临《散氏盘》
“蝉蜕龙变,当我下笔风雨快”
展览的第三篇章为《吐故纳新 蝉蜕龙变》,主要讲述刘海粟书法艺术的学术分析。第四篇章为《四海风云 百年沧桑》,主要讲述刘海粟的书法与人生。第五篇章为《笔耕墨舞 纸上江山》,主要讲述刘海粟绘画里的书法。第六篇章为《沧海一粟 壮丽一生》,讲述刘海粟先生的艺术人生,这一展览同时将作为上海刘海粟美术馆的长期陈列。
中国书法始于象形文字,肖形表意,是故书画同源。刘海粟恰是绘画高手,天赋秉异,灵感互通,正因此其书法融入了绘画这一视觉艺术的审美法度,书与画两者神形兼具,参透其中,惟刘海粟深谙其奥。这一点,在刘海粟许多后期印象派风格油画的用笔中,可以看到其学习康有为中锋用笔那种笔枯墨尽留下的飞白“雨夹雪”效果:有意避免线条的平直而似草书笔法勾勒,正契合了塞尚、马蒂斯、梵高、毕加索等革新派大师的表现技法。“当我下笔风雨快,笔所未到气已吞”,可以想象当时的刘海粟挥毫时是如何的快意。
两件刘海粟的《清奇古怪》同时展出,分别创作于上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
展览中可见两件刘海粟的《清奇古怪》同时展出,分别创作上世纪50年代与80年代,画的都是苏州的光福司徒庙的汉柏“清奇古怪”,刘海粟一生两次游览光福司徒庙,第一次是在1955年,花甲之年的刘海粟与妻子同游光福司徒庙,看到这四株古柏,连连称道:“奇景!奇景!真是罕见的奇树!”他以苍劲古拙之笔,写出了古柏的苍颜卧姿,却有升腾万里之势。
25年后,1980年刘海粟重游故地,再次来到光福为古柏作画,他在寒风中站立数个小时,又画了一张古柏图,画后题有“清奇古怪舞夭娇,风火雷霆劫不磨”的句子,用古柏历经磨难却仍然生命旺盛,在题字的落款中,还有“年方八五”几个字,来表达自己虽在耄耋之年,也仍然是生机勃发,创造力旺盛!
刘海粟《清奇古怪》(1980年代)局部
刘海粟美术馆艺委会名誉主任、刘海粟先生之女刘蟾在开幕式上说:“这次展览很让我感动。我父亲的精神气一直很足,他喜欢书写催人奋进的内容,如‘精神万古,气节千载’,就是他非常喜欢的内容,写了很多遍。我父亲认为,不能忘了中华民族的根,研究书画,就一定要研究出中华文化的精髓,而汉字便是中华民族文化的核心。现在要让更多的年轻人了解认识并喜爱中国书法,喜爱传统文化,真正传承好。”
展出现场呈现的晚年刘海粟伉俪
刘海粟美术馆艺委会名誉主任、刘海粟先生之女刘蟾在开幕式
据刘海粟美术馆介绍,此次展览得到了刘海粟先生弟子、知名收藏家陈利的大力支持,为了支持刘海粟美术馆的学术研究,陈利向刘海粟美术馆捐赠其收藏的刘海粟书法作品《康有为墓志铭》书法和相关手稿文献,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张宇代表馆方接受捐赠,并向陈利颁发收藏证书。
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张宇(左)代表馆方接受捐赠,并向收藏家陈利(右)颁发收藏证书
陈利说:“我年轻时参与 《华人世界》创刊找刘老请他为杂志题刊名,刘老跟我长聊后很赏识我,从此就经常去看他,他也常带我去参加一些活动,包括到黄山,刘老也曾指点我诗古文辞,让我跟他学画梅花,跟我讲题字的内容要与画的意境相合等等。当时只道是寻常,现在回过头来看,这是多少人羡慕嫉妒恨的机会啊。有人说书法展没人看,我看刘老的书法展会有很多人看,今年,在上海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的关心下,刘海粟美术馆最近也重新成立了学术部,所以为了支持学术部的工作,我向刘海粟美术馆捐赠了这四幅兼具研究价值和文献价值的刘老书法作品及当时刘老亲笔修改的底稿。”
展出现场,靳文艺导览
展览的总策展人、刘海粟美术馆副馆长靳文艺介绍说,其实今人多已不觉得书法是必学之技了。回溯千年文明史,书法是每一个中国人骨血里的文化“基因”,一支毛笔一张纸,曾经是读书人的“标配”,“书如其人”“见字如面”浓缩了书写者所有的智慧才情。今天,文字已经变成了电脑键盘可以敲击载入的信息符号,各种字体组合、解构、重构着以信息传递为目的工业设计之美;在享受科技进步带来的便捷之时,也恍惚看到了传统书法已俨若“非遗”,成为只有少数被称为“书法家”的人才能掌握的独门绝技。
刘海粟书札
“学习书法还有意义吗?书法展还有人看吗?如何让今天的观众穿越历史长河去体悟和感受影响中国几千年的传统和文化?我们是带着这些问题策划此展。”
回顾刘海粟书法百年吞吐的艺术人生,低吟浅唱,情真意切,俯仰苍穹,磅礴跌宕。从母怀习字到勤学磨砺,从拜康有为为师到转益多师,从逆境踔发到顺意挥洒,“吐故纳新,蝉蜕龙变”,最终臻至人书俱老境界。“海到尽处天作岸,山登绝顶我为峰”。此展,就是一部刘海粟先生学习书法艺术的人生励志故事。读懂了刘海粟就读懂了刘海粟的书法。
与晚年刘海粟相交颇多的84岁知名画家谢春彦在现场表示,海老曾致札于他,一直珍收藏,海老的书法是其人格、修养与人生的境界的综合呈现,“他身上一直有一股狂狷气,他晚年的书法用‘辉煌’二字评价,并不为过。”
展出现场
展出现场
开幕式现场
中国作家协会原党组书记、副主席金炳华,中共中央宣传部原常务副部长龚心瀚,国务院原副秘书长、国务院参事室原党组书记、主任王仲伟等参加刘海粟书法大展开幕式。刘海粟美术馆党支部书记、馆长郁镇宇致欢迎辞,上海市书法家协会主席丁申阳宣读中国书法家协会贺信,展览主办单位之一南京艺术学院党委副书记李向民致辞,中国美术馆馆长吴为山向本次展览发来手写贺信。
据悉,此次展览将延续至2025年1月15日。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