界面新闻记者 |
近年来,我国金融对外开放水平持续提升,逐步取消了银行、证券、保险等领域的外资持股比例限制。
今年初,国务院办公厅发布《扎实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更大力度吸引和利用外资行动方案》,提出扩大银行保险领域外资金融机构准入、拓展外资金融机构参与国内债券市场业务范围。
央行行长潘功胜此前不久在金融街论坛上表示,将聚焦服务高质量发展这一首要任务,加强货币政策和宏观审慎政策逆周期调控力度,提升金融支持政策的精准性、有效性,为经济稳定增长、结构调整创造良好的货币金融环境,稳步扩大金融高水平开放,促进经济动态平衡。
随着中国经济的稳步发展,外资金融机构参与中国金融开放建设,为中国金融市场注入了新的活力和竞争力。通过参与中国金融开放,外资金融机构帮助中国金融市场更好地融入全球金融体系,提高了中国金融资源的全球配置效率,增强了中国金融业务的国际竞争力和规则影响力。
作为较早进入中国市场的大型跨国金融机构,星展银行已经在中国展业超过了30年,见证了中国金融开放持续开拓的进程。
近日,界面新闻记者专访了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行长郑思祯,她复盘了星展银行在中国的发展历程。她认为当前金融行业最大的“范式转变”就是人工智能,上海已经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在建设国际金融中心的道路上大有可为。此外,在绿色金融方面,郑思祯认为建立统一、完善、深入的绿色金融监管体系十分重要。
界面新闻:贵机构是哪年进入中国,发展过程里有没有难忘的事?
郑思祯:星展银行是在1993年进入中国内地市场的。2007年,星展银行(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正式成立并营业,成为外资银行中首批在中国本土注册的外资法人银行之一,也是首家来自新加坡的外资银行。
上海是中国金融开放的门户。这些年来,星展银行深深受益于上海的金融开放,取得多项行业领先成就。我们是第一家在上海自贸区设立分行的外资银行,也是第一家承销地方政府债券的外资银行。2018年,星展银行又成为上海国际能源交易中心指定的首批境外客户保证金存管行,目前也是唯一一家外资银行存管行,市场份额达到20%至25%。可以说,星展银行在上海的发展历程就是中国对外开放的一个缩影。上海对于我们在中国的业务增长至关重要。
星展银行一直致力于在中国开展业务。近年来,我们集团不断加大对中国内地的投资。就在近期,我们集团有意将注册于上海的星展证券持股比例从51%提高到91%,这一步骤目前正等待相关监管部门的批准。在未来,我们会继续将中国视为一个重要的成长市场。我们对中国的发展潜力充满信心。
另外,星展银行还是上海市市长国际企业家咨询会议的成员以及上海—新加坡合作理事会成员,我们不断贡献自己的智慧和力量,推动上海和新加坡之间的连接和合作交流。
最令我难忘的是,在2020年底,国家取消证券公司外资持股比例限制后,星展集团迅速响应,抓住机遇,在上海市各级政府部门的大力支持下,仅仅在半年之内筹备就绪,于2021年6月在上海与中资股东合作成立了我们在中国内地的合资证券公司——星展证券(中国)有限公司,成为首家来自新加坡乃至东盟地区的合资券商。这标志着星展银行在中国市场的战略布局迈上了新台阶。
界面新闻:作为一家跨国金融机构,星展银行从中国不断扩大开放的进程中获得了哪些发展机遇,在中国的发展战略和规划是怎样的?
郑思祯:星展银行扎根中国30多年,作为中国金融市场开放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我们不断以稳健和审慎的方式扩大业务,见证了中国的持续开放和经济的长期发展潜力。尤其是过去十年里,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之路越走越宽。星展银行就是这条开放之路上的奔跑者。
这些年里,星展中国在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人民币国际化、绿色金融、财富管理等方面积极把握发展机遇。
我们的一大优势和特色就是支持中资企业“走出去”,这是我们非常明确的业务战略,这几年成果也非常好。如今企业“出海”的目的与十年前有所不同,更多的是选择具有潜力的当地市场进行投资。近几年东盟地区正成为中国内地企业海外投资的新热点。从大型企业到中小型企业,我们帮助中资企业无缝对接集团在亚洲各地的金融资源,帮助它们开展基础设施建设、进行项目融资、建立离岸财资中心,实现海外供应链的多元化布局。以印尼为例,2023年中国成为印尼的第二大外资来源国。今年5月我们在印尼举办了“中国——印尼2024企业高管论坛”,邀请了超过130名中国企业家代表前往印尼参会。我们还安排他们与当地政府和企业对接交流,助力中国企业“走出去”。
当前,人民币国际化迎来新的时间窗口。我们看到,2024年人民币清算量显著增加。人民币在过去几年一直扮演着全球货币稳定器的作用。展望未来,随着地缘政治的进一步演化,去全球化依然会是一个很重要的主题,人民币的使用场景会进一步被拓宽和加强。人民币成为第三大结算货币指日可待。
星展中国是首批获得人民币跨境支付系统(CIPS)直接参与资格的银行之一,通过CIPS,我们为外贸进出口企业提供更多样和高效的人民币跨境支付服务,通过各种举措推动人民币在国际贸易和金融交易中的广泛应用。
在债券融资领域,星展银行表现活跃,特别是在熊猫债发行市场上名列前茅。2023年,星展银行在中国银行间债券市场发行了165亿元人民币的熊猫债券,市场份额超过10%。
星展银行还积极探索数字人民币的应用,目前已落地商户的数字人民币收款交易,并与新加坡金管局及国内相关部门讨论数字人民币在新加坡的落地应用场景,希望推动数字人民币“出海”。
在绿色金融领域,星展银行成为首家被纳入中国人民银行碳减排支持工具金融机构范围的东南亚银行,并成功落地首笔“碳减排支持工具”贷款。
在财富管理方面,多元化是星展银行近年来在华发展财富管理业务的关键词之一。我们通过经营和产品多元化,分散风险,重点推进财富管理、跨境理财通等多元化策略。我们的优势是联动新加坡和香港两个金融中心一起为高净值客户提供更多资产配置选择。
另外,大湾区为我们的财富管理业务提供了庞大机遇。在跨境理财通方面,作为首家在 “跨境理财通”计划下拥有三家“南向通”合作伙伴的银行,星展银行打造了一系列独特的产品和广泛的分销网络。今年跨境理财通2.0框架推出,星展银行提供了超过220种适合南向通投资者的理财产品,为投资者提供丰富的多样化选择。
中国一直是星展集团的核心市场之一。我们一直致力于在中国开展业务,这些年来,星展银行通过投资或参股的方式长期投资中国,包括2007年成立法人银行、2021年成立合资证券公司——星展证券(中国)有限公司,以及与深圳农商银行建立长期战略合作关系。星展银行作为深圳农商银行的第一大股东,持有16.169%的股份,至今累计投资超过70亿人民币。2015年,星展银行还与中国邮政储蓄银行等共同筹建了中邮消费金融有限公司。
2023年,星展集团在广州兴建集团在全球的第三个科技研发中心—— 星展科技(中国)。这一研发中心并不只是服务中国,而是面向整个集团的。在此之前,星展集团已经在新加坡和印度布局了两个科技研发中心。落址广州不仅是为了把握大湾区持续释放的增长机遇,加速数字湾区建设,也是为了进一步彰显我们集团坚定不移投资中国的信心与决心。在未来,我们会继续将中国视为一个重要的成长市场。
界面新闻:当前,外资券商、基金、资管公司、银行理财子公司等资产管理机构加快集聚。随着中国金融市场开放不断扩大,外资金融机构面临哪些新的机遇和挑战?
郑思祯:今年“新质生产力”成为热词,不仅首次写入政府工作报告,还被列为2024年政府工作十大任务之首。7月中旬举行的二十届三中全会一个重要讨论议题是推进“新兴战略产业”的发展。战略新兴产业对于推动中国的创新驱动型增长至关重要。展望未来,中国的经济模式将从依赖出口导向和投资驱动的增长模式向内需消费和创新驱动转变。
国家推出这些系列改革培育新型优质生产力的改革举措,我认为对外资金融机构来说是很好的机遇。在星展中国,我们在总行上海专门组建了服务新经济的团队,通过跨部门、跨区域的合作,为不同领域、不同阶段的科创企业提供全生命周期的金融服务。
我们看到,为了寻求更大的发展空间和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科创企业正将目光投向海外市场。其中,作为新兴市场的东南亚,自然也成为了企业出海的必争之地。
随着中国内地经济的稳定改善以及离岸市场的持续繁荣,我们预计人民币作为国际贸易结算和贸易融资货币的需求将逐步增加。以星展银行为代表的外资金融机构将发挥自身优势,持续推动人民币国际化。
界面新闻:上海在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道路上还有哪些可为空间?
郑思祯:在我看来,上海是中国内循环经济的一个中心节点,而上海的科创中心建设等项目和规划又让上海成为中国外循环经济的一个重要门户。上海市政府制定的《上海市建设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十四五”规划》 为上海应对变化奠定了良好基础。在金融服务领域,包括整合人工智能、大数据和区块链等新技术;创新数字金融服务新模式;鼓励金融机构提高流程效率等。
金融行业最大的“范式转变”就是人工智能。
上海已经构建了一个充满活力的人工智能生态系统,具备强大的人工智能能力,汇聚了高层次人才库的企业、学术界和研究机构。上海还确立了其在全球人工智能领域的领导地位,包括主办世界人工智能大会,提供全球人工智能合作与交流的关键平台。未来,上海可以在现有技术与数字基础上,充分发挥技术潜力,降低相关风险,进一步提升人工智能能力,推动相关政策和措施的实施,深耕人才库,建设一个人工智能和技术赋能的城市,为全球人工智能发展做出贡献。
我们建议上海从技术、人才、风险评估等方面,协助“创新的扩散”,抓住科技创新“范式转换”的新机遇。
上海在成为国际金融中心的道路上,仍有很大的发展空间。星展集团把自身优势与上海的优势相结合,聚焦城市重点关注领域和重要产业方向,拓展合作领域,提升合作能级,助力上海“五个中心建设”取得更大进展。
界面新闻:上海该如何发挥综合优势,加速资本聚集,提升对全球金融资源的配置能力?
郑思祯:我想重点谈一下绿色金融。上海近年在促进绿色转型方面所采取的各举措和取得的成效获得广泛认可。上海作为工业活动和金融产业的主要枢纽,理应成为全球绿色转型的领军力量,这对于整个世界也至关重要。
星展集团作为全球首家发布《可持续和转型金融框架与分类法》的商业银行,积极参与中新绿色金融合作,推动两国在绿色金融产品创新方面的合作。
结合星展银行的经验,我们认为建立统一、完善、深入的绿色金融监管体系十分重要。中国监管部门已经发布了《绿色债券支持项目目录》。上海市地方金融监管局在2023年12月发布了《上海市转型金融目录(试行)》。这些措施有助于推动统一的分类标准,优化绿色金融框架,吸引更多投资者和产品进入市场。未来,上海可以通过与新加坡等区域中心的合作,汇集绿色金融产品和资本,与新加坡CIX碳交易市场合作,优化碳信用解决方案。上海还需充分发挥混合融资的作用,利用多边开发银行和出口信贷机构为关键脱碳技术或项目融资承担风险。
此外,上海应促进与新加坡学术界及可持续金融专家的信息交流,利用全球和行业数据平台,确保金融部门和实体经济之间透明、统一的ESG数据交流。能力建设同样重要,不仅包括实体能力,还包括人力资本的培养。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