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阅读提示】
作为围绕英模人物创作的电视剧,《山花烂漫时》的爆火为英模剧创作带来了新的启示。当原型人物早已为人熟知,当真实故事本身已足够动人,影视创作过程中应如何探索新的表达、呈现方式,顺利抵达人心?
从播出前期市场反应相对平淡,到口碑发酵,大量“自来水”在社交平台上自发安利,再到近日,其豆瓣评分从9.0分涨至9.4分,成为2024年以来豆瓣评分最高的国产剧,《山花烂漫时》收获了难得的高口碑,成功火出圈,成为爆款。
该剧根据“七一勋章”获得者、时代楷模张桂梅校长的真实事迹改编,讲述其坚定创办云南省丽江市华坪女子高级中学,帮助贫困女高中生走出大山、改变命运,呕心沥血为山区教育事业谱写新篇章的故事。
还原真实基础上的艺术创作
剧迷朱钰告诉记者,剧中有三个情节令她印象深刻:“劝返辍学女生时,张老师怒斥提亲的媒婆,将女孩从酗酒父亲挥起的手掌下解救出来;党代会后,她的破裤子引来记者注意,发表了那番振聋发聩的演讲;她冒着大雨护送学生报到,开学典礼国歌声中带着姑娘们宣读女高誓词。”朱钰认为,剧中刻画的张桂梅不是个苦哈哈的人物,而是个斗士,“她愤世嫉俗、悲天悯人,有着极强的号召力和行动力,拥有雷霆手段和菩萨心肠,我深受感动,也深受鼓舞。”
“拍得好真实”“张老师创办女高真不容易”“大山里的女孩子们太让人心疼了”……在电视剧弹幕区,网友们深受触动。
《山花烂漫时》以近乎白描的方式直面现实,呈现了当时部分地区发展落后、教育资源不平衡、一些基层女性求学困难等问题。记者了解到,筹备《山花烂漫时》期间,主创团队曾多次深入云南华坪县采风调研,重走张桂梅家访路,在女高校园中体验生活。从置景孵化到剧情演绎,力求真实还原人物故事,例如,主创团队一比一重建华坪女高的主教学楼,选择新生代演员甚至是素人演员出演女高学生。
对此,《山花烂漫时》制片人李行认为,对于人物传记类的现实主义题材作品来说,尊重人物原型、尊重客观事实、尊重内容、尊重观众是题中应有之义。“这份尊重,体现在创作团队长时间打磨剧本,将表演交给真正的演员,以及对精良制作无限的追求。”
建设女高的艰难过程也在剧中得到了充分刻画,难以提高成绩的山村学生、执意离开的乡村教师、消耗殆尽的经费拨款……这些困难似一座座大山,靠张桂梅及同事们去翻越。“比起大众熟知已经办校成功、获得了不少荣誉的张桂梅,我们坚持呈现最初的张桂梅。”《山花烂漫时》编剧袁子弹说,团队以“创业剧”的姿态,表现张桂梅如何“升级打怪”、战胜重重困难,让观众沉浸其中,仿佛跟随女高走过那段艰难的道路。
有血有肉的人物刻画
“张老师是‘七一勋章’获得者,人气非常高,不少观众都了解她的事迹,很多素材已经被反复报道过。如何在这个基础上,写出一个大家不了解的、有别于媒体形象,但又符合她本人、符合影视创作规律的张老师,是剧本创作最大的难点。”袁子弹说,之前一些纪录片、电视节目展现的张桂梅形象大多严肃、沉重,强调她的付出和牺牲,而自己真正见到的张桂梅却是开朗幽默的,爱聊天、情绪外化,跟学生的交流也非常鲜活。
“经过与张老师的接触,我抓住了我心中的那个张桂梅:开朗、乐观、幽默、坚韧。”袁子弹认为,应将这些性格特征作为人物刻画的基底,同时尽可能还原女高建立过程中遭遇的真实困境,“我刻意避免去渲染苦难,而是极力去写她乐观积极的态度、想方设法解决问题的机智与干练。从这个角度去看张老师,顿时就有了跟常规英模剧不一样的视野。”
剧中,张桂梅不会骑摩托也歪歪扭扭上路,为了赶回华坪坐“运猪车”,拿到政府拨款后高兴地直拍大腿……真实的情感表达让主人公与观众贴得更近。在女高遭遇困难时期,张桂梅只身一人去昆明“化缘”,对答应捐款的企业家“围追堵截”,为了争取几万块钱捐款厚着脸皮去蹭饭局;捐款迟迟不到账时,她抱着锦旗勇闯企业发布会,明褒暗贬地当场催款。
“张桂梅老师为了女高的创建和发展,‘见钱眼开’‘不择手段’、软硬兼施,这些情节以略带喜感的方式展现,让这个人物生动鲜活、亲近感人。”朱钰说。
新时代英模剧的破题密钥
传统的英模剧往往容易陷入“高大上”“伟光正”的创作窠臼,人物形象单一;或受纪录片的影响,难以在表现形式和内涵上有所突破,很难与年轻化审美趣味相契合。但《山花烂漫时》主创团队以有烟火气的情感表达,塑造了新闻报道中没有见过的、真实生动的张桂梅,有别于传统英模故事的讲述方式。
细数聚焦英模人物的影视作品,近年来,除了《山花烂漫时》,《大山的女儿》《功勋》《守岛人》《我的父亲焦裕禄》等作品也热播热映,获得观众嘉许。
以“七一勋章”获得者黄文秀为原型的电视剧《大山的女儿》,展现了黄文秀书记与百坭村村民之间的故事。业内人士表示,这部剧通过故事编排、情节设计、戏剧冲突、角色演绎,让英模人物黄文秀可感、可亲、可信、可敬、可追、可学。
电影《守岛人》里,王继才每天在开山岛坚持做好自己的本职工作,认真写工作日志;每当开山岛上有风浪来袭,他都要扛着旗子大声呼喊,防止路过的船只发生事故。中国文艺评论家协会副主席、北京语言大学特聘教授王一川表示,这些平凡小事积少成多,生动诠释了“人一辈子,能干好一件事,就不亏心”的思想,显示出这个人物的不凡品格。
“还有一些英模剧运用间接描写手法,隐去英模人物原型的姓名和事迹,以更加灵活、富有想象力的方式讲述英模事迹。”王一川认为,电视剧《警察荣誉》在这方面表现突出。该剧根据曾多次获得先进荣誉的济南十六里河派出所的真实故事改编,观众不必比照真实原型,就能领略英模群体的先进事迹。
“纵观近年来英模题材影视作品,可以发现,英模形象有美感,才能吸引人;观众有认同感,才会产生行为示范效应。这就要求英模形象塑造应适应当代观众审美趣味的变化,切实找准、突出英模的典型特征,注重刻画血肉丰满的立体形象。”王一川说。
还没有评论,来说两句吧...